浅谈国家审计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作用
黄昌顺(重庆市荣昌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2日】
字号:【大】 【中】 【小】
    腐败的基本解释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为有力惩治腐败和科学预防腐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教育、制度、监督、惩处、改革五位一体的惩防体系,而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国家审计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清醒认识国家审计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所起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完善,以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常态、新任务,深化和扩大国家审计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建设性作用。

    一、国家审计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所起作用的具体表现

    (一)宣传党纪国法,加强干部群众教育引导。

    一是宣传审计法律法规。近年来,国家审计的作用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有审计这么一个部门。但工作中发现,绝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清楚审计是做什么的,或对审计有很多误解,其表现就如同河北省政协副主席郭华的感言:“虽然早在1994年就颁布了《审计法》,但老实说,理解审计真谛的人并不多。一种情况是,以为审计无足轻重。再一种情况是,认为审计是挑刺的,想当然把审计工作理解为找碴,甚至整人。”通过实施的各类审计项目,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外围调查中接触的人民群众宣传国家审计是依法审计,宣传审计项目依据的《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规章,引导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审计,进而关注、支持审计。

        二是加强党纪国法教育。根据《国家审计准则》,审计人员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向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审计机关每实施一个审计项目,承办的审计人员必须事先做足功课,进而选择具有客观性、适用性、相关性、公认性的标准处理审计事项,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通过对项目的审计,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会向被审计单位列出审计依据,让他们清楚党纪法规设置的“红灯”不能闯,如果闯了,就要分清责任,根据责任大小接受相应的处理,进而教育国家公职人员敬畏党纪国法、敬畏手中权力;引导广大群众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监督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

    (二)查找管理漏洞,促进机制制度建立完善。

    一是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根据《审计法》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各级审计机关负责对预算执行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政府投资项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进行审计监督。在实施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审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考核办法等的健全性、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有效性作出全面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针对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堵塞管理漏洞,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

    二是推动全局性机制制度建设。审计中,通过对发现的问题及责任认定的分析,能进一步查找出全局性的管理漏洞。同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通过对各种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案件呈现的新特点,发现问题集中反映在哪些领域,制度上有什么漏洞,通过这些分析,促进全局性机制制度建设,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三)维护财经秩序,监督公共权力正确行使。

    一是维护财经法纪。国家审计作为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用以维护财经法纪。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从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防止舞弊。在开展财政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存在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侵占国家资财、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往往会进行深入审查,以查清违法违纪事实,作出相应处理处罚,切实规范财政财务管理行为,维护国家财经法纪。

    二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根据法律赋予的职责,各级审计机关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具体来说,其一,通过加强对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部门、单位及岗位领导干部开展任期内轮审的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是否有效履行职责,对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形成有效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失控,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其二,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职行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以及责任大小,作出明确评判和评价,帮助领导干部纠正错误,有效履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其三,通过反馈审计结果、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等措施,促进领导干部切实有效履行经济责任,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和接受监督的意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

    (四)发现案件线索,惩处滥用权力腐败行为。

    一是移送案件线索。国家审计是一项经常性的监督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审计涉及面越来越广,范围越来越大,通过审计,各级审计机关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案件线索。同时,审计中,各级审计机关获取到很多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作数据对比,能较快、较好地发现一些违规违纪线索,切实发挥审计惩防腐败的“侦察兵”作用。

    二是协助查办大案要案。按照中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是本地区反腐败协调小级成员单位。一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充分利用审阅、核对、盘存等基本审计技术,询问、分析、推理等辅助审计技术,模拟数据、重新处理、程序检查等计算机审计技术,除及时移送案件线索外,还积极协助纪检监察、检察、税务、公安等机关查办各类大案要案,充分发挥反腐败“尖兵”和“利剑”作用。

    (五)促进决策落实,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改革。

    一是促进政令畅通。审计监督适应“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这一要求,密切关注财政、货币、产业、投资、税收等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权清理下放、机构改革推进、政府监管职责履行等情况,促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

    二是促进深化改革。各级审计机关始终把促进改革作为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李克强总理把审计形象地比作是“改革的催化剂”。具体来说,其一,通过审计监督,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其二,通过审计监督,对公共资源领域存在的不合理、不适应发展需要的体制制度提出改革的建议,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调动公众推动和参与相关领域的改革,并监督改革措施的落实。其三,审计机关通过对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收集整理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完善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建议,为决策机构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参考。其四,审计机关在微观审计中,不断总结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提出改革制度设计和良好治理的建议。其五,审计机关通过具体的审计来监督有关单位是否有效执行相关改革政策,促进政策落实,为改革保驾护航。

    二、国家审计在发挥惩治和预防腐败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覆盖面小,发现问题受制约。国家审计覆盖面小而要得出的审计结论涉及范围广,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不够,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审计风险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其发现问题、揭露问题也受到一定制约。

    (二)审计独立性小,削弱了审计威慑力。国家审计作为政府的所属部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政府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在涉及政府行为时,各级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很难实施独立监督,当发现违规违纪线索时,审计机关无强制的调查措施,致使经办人员回去后很快与相关人员达成攻守同盟,有关人员也会出面打招呼,最后对外做出的一些审计报告反映的大部分问题无关痛庠,削弱了审计应有的威慑力。

    (三)基层审计人少事多,审计质量难保证。基层审计机关普遍人手少、任务重,除完成当地审计计划任务外,还要完成审计署和省市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导致一些审计机关急于完成任务而不注重审计质量。比如,多个审计单元同时审计同一个或同一类单位(事项、资金),最后形成汇总审计报告的审计事项,有些审计机关梳理汇总数据、情况作为审计结果,不利于全面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抵御其中的风险。

    (四)基层复合型人才缺乏,方法技术严重滞后。基层审计机关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审计项目时还停留在翻账本、看记录、听汇报上,当遇到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等要求较高的项目时,不能开展或开展较差,致使一些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和查处。

    (五)项目不及时提交审计,影响审计作用发挥。一些审计项目特别是投资审计项目提交审计不及时,加之审计机关的审计技术和管理体系相对落后,影响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比如,有些工程完工多年才提交审计,一些隐蔽工程难以取得现场核实数据,让一些违规违纪行为被掩盖;同时,审计项目现场结束后的后续工作链条太长,审计报告的时效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审计作用的及时发挥。

    三、深化和扩大国家审计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建设性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修订完善审计立法。

    按照新的国家治理体系要求,对现有审计立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一是增加审计监督范围。在原有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基础上,将非财政性公共资金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所承担的公共责任均纳入审计监督范围,让审计监督范围更全面、合理。二是扩大审计监督权限。在原有要求提供资料、检查、调查取证等基础上,将审计机关充分行使公告权和制裁拒不落实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的被审计单位等纳入监督权限,让审计监督效果更有力、有效。三是明确法定审计程序。适应审计实践发展需要,完善法定审计程序和操作规程,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明确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需在项目施工完成、工程竣工决算后规定时间内按程序提交审计,增强审计的时效性。

    (二)改变审计行为方式。

    紧跟新时代,适应新常态,将依法履行审计职责、有效服务国家作为审计的价值追求,科学调整审计目标和重点,转变审计行为方式。一是调整审计目标。在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功能的国家审计总体目标下,将审计具体目标调整为:及时揭示和反映宏观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中央决策和部署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策落实“督查员”作用;加大对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的揭示和反映力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安全员”作用;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反腐败“利剑”作用;积极推进绩效审计,关注政策实施和执行效果,促进依法行政,发挥深化改革“催化剂”作用。二是转变审计方式。从全面提高审计效能出发,将监督资金转变到监督权力和责任;将发现问题转变到促进完善制度;将微观单位或活动转变到行业、系统的宏观活动;将对具体经济行为的审查转变到抽象经济政策的评估;将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到事后与跟踪审计并重,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三是严格依法规范审计行为。严格在法定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做到履职到位不缺位、尽责依法不越界。严格执行法定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取证、查询审批、底稿编写、项目审理等行为,严格规范审计报告出具、审计决定下达、案件线索移送、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等事项,坚决纠正应付式、走过场,形式化、花架子式的审计,确保审计质量。

    (三)完善审计机制制度。

    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管根本、管长远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制度。一是出台审计全覆盖实施办法。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内部与外部、全局与细节,在修订完善的审计立法基础上,科学制定审计全覆盖实施办法,确保审计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构建国家审计上下联动机制。加快构建国家审计指南体系,促进审计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相关办法,提升审计能力和素质;研究制定电子数据归集、管理、运用的系列办法,不断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需要;按照完善审计制度的要求,深入研究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的措施办法,形成上下联动工作合力。三是建立审计信息化制度。在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逐步建立审计数据中心,从有关方面分类归集电子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切实提高数字化审计水平;创新电子审计技术,探索应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模拟仿真、智能分析等新兴技术,以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创新审计管理模式。

    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审计整体工作效能。一是优化内部力量。各级审计机关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优化,切实提升运转效能。加强不同专业间的融合,打破分工界限,注重审计组人员能力和结构的优势互补,着力打造最优审计一线团队。二是发挥整体合力。各级审计机关要在计划安排上统筹协调,在审计内容上相互呼应,在实施时间上前后衔接,灵活运用“上审下”、“交叉审”、统一编组、扁平化管理等组织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建立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专业审计与公众参与有效互补的新型审计模式,让审计计划问需于民、审计过程问效于民、审计结果公告于民、审计建议问计于民,促进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充分利用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在遇到重点项目、重大问题、重要线索等时,提请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机关提前介入,切实发挥整体工作合力。三是推动审计管理机制创新。深入研究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的内容、方式和路径,积极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工作,增强审计的独立性。

    (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把干部的培养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关心、爱护审计干部,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审计工作的需要。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引导审计人员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对法律和历史绝对忠诚,对民族和事业绝对忠诚。教育审计人员始终坚持服务大局,立足于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从指挥、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争做合格的公务员、合格的审计人员。二是锤炼精湛本领。严把入口关,将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对专业性强的职位,探索实行聘任制。强化审计人员培训,用好用活专业培训机构,加大案例教学、审计模拟实验室及网络培训学习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实战技能;通过讨论交流、学后测试等方式,加大对党纪国法、中央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关行业法律法规和最新动态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思路。多岗位锻炼和培养审计人员,促进审计人员认真对待工作,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发挥审计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作用。三是打造过硬作风。坚守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做到以责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业、以行立信。引导审计人员修养身心,追求崇高的人格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办事出于公心,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当民利益的“守护神”。引导审计人员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并模范履行党章和宪法的要求,坚守党纪国法和道德品质“两条底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真正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严格追责问责,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严格按程序依规依纪严肃处理,肃清审计队伍,锻造忠诚于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敢于担当、善于审计、坚强有力的审计铁军。(黄昌顺)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