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审计与基层政府治理
戴宇峰(审计署长沙办)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引言
    2011年7月8日,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是继“免疫系统”论后的又一现代审计学说和前瞻理念,是对我国审计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提炼和精辟阐述,指明了今后审计工作的努力方向。而作为国家审计系统基本构成单元的基层审计机关,在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大框架下,其与基层政府治理的关系怎样,当前基层审计工作亟待解决哪些难题,我们欲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对基层政府审计促进基层政府治理实现善治作了初步的思考,以期为国家审计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略尽绵力。
    
    二、基层政府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
    (一)国家治理和基层政府治理的关系
    世界银行将治理定义为“为谋求发展而在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权力行使的方式”。国家治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指国家通过特定的手段和途径调节社会各阶层行为的机制或方式,通俗地讲就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对经济社会所进行的管理工作。治理包含有管理和统治两方面的含义,治理的过程总体上可分为宏观决策、具体执行以及检查监督,与管理相比,治理的内涵更为丰富、范围更为宽广。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社会主体间的良性关系,达成社会发展的共赢和公共利益的最佳状态。我国的国家治理就是在人民和宪法赋予的权力框架下,运用各种合法的管理手段对经济社会进行管理,使经济社会能实现科学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使社会福利水平实现最大化。而基层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国家各项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国家治理理念的传达和实现都离不开基层政府治理的,基层政府治理的受众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作用和影响最为直接,可以说基层政府治理的水平影响国家治理的水平,只有基层政府治理实现了善治,国家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善治。
    (二)基层政府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
    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和财富都属于全民所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委托给人民选举出来的各级政府去经营管理。这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同级人民政府便发生了公共财产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各级政府在接受人民委托后,对人民负有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必须按委托人的要求认真履行其所负的受托经济责任,并向人民报告其执行结果。各级政府是否切实地履行了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必须由相对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公正地作出评价。因此,国家审计作为一项政府治理活动,是国家治理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基层政府审计又是国家审计体系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计这个有机体中最小的细胞单元。基层审计机关的数量最多,更重要的是直接和数量庞大的农民以及直接服务农民的各基层政府部门打交道,开展基层审计工作。基层政府的治理水平影响国家治理的水平,而基层政府审计工作的质量则影响着整个国家审计免疫系统作用是否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基层政府要实现善治,离不开基层政府审计的监督和促进。基层政府审计通过对基层政府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发现管理和运行机制上的漏洞,提出合理的建议,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促使基层政府治理不断向善治的目标迈进。因此,基层政府审计是推动基层政府实现善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
    
    三、基层政府审计在基层政府治理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政府财政资金流量日益变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日趋多元化,对基层政府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希望基层政府审计能发现政府管理体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可行的完善制度的建议,关注日益增加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一些以前没有了解清楚的问题逐年选定为工作重点,摸清家底和情况,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社会公众希望基层政府审计敢于揭露当地的违法违纪事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保障国家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基层。审计对象要求审计机关能依法审计,维护公平、公正,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其科学发展。三种审计需求要求基层政府审计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关注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效益性,加强和完善管理,推动制度创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基层政府审计在基层政府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现途径有:
    (一)促进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保障人民应享有的权益近年来,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和国家确定了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的工作基调,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措施是否能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改革成败和人心向背。目前基层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经济政策方面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致使国家的有关政策在基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还可能走样,违背了政策的精神实质。这些问题如果不很好地加以解决,就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国家治理的顺利运转要求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基层政府审计通过日常审计工作可以较为及时、全面地掌握基层的情况,及时掌握群众对政策实施的切身感受和其他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获取的信息经过甄别和分析后,将结果反馈给基层政府,为基层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有用的信息。基层审计机关应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国家各项大政方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促进财政体制的完善,对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问题、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等方面问题的审计,及时发现和反映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严格依法进行纠正和处理,强化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二)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本民生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绩,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反腐倡廉形势也依然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一些关键岗位腐败案件多发,一些重点领域违法违纪问题突出,一些人民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屡禁不止,如决策失误、挥霍公款、强拆强征、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和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更加具有隐蔽性和高智能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基层政府审计应通过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向纪委、检察院等职能部门提供经济犯罪案件线索来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三)查找治理上的薄弱环节,完善治理机制,促进改革向纵深推进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建设性决定着审计的生命力,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范围内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基层政府审计在揭露问题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即在审计过程中详细掌握和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揭露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管理中的漏洞,提出完善管理的对策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科学发展。基层审计机关每年应将发现的共性问题,多发问题,苗头性问题深入进行分析,找出体制上、制度设计上的薄弱环节,提出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审计建议,为基层党委政府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强化执行提供真实可行的依据,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
    (四)维护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随着我国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广大基层相继铺开,上级政府和部门的专项资金也更多地投向了基层,基层经济社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也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的便捷和幸福感。但基层在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可能存在重视发展速度而轻发展质量的问题,如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基层政府审计应更加注重维护当地的经济、生态环境安全,积极从地方财政安全,尤其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新增和历史债务的偿还;国有资产、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注重深入走访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调查了解生态环境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或问题,揭示和反映事关当地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利益的重大风险,深入剖析原因,向决策部门反馈信息,推动健全并实施科学决策和问责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群众的长远利益。
    
    四、更好履行基层政府审计职能的几点建议
     随着基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法律和民主意识逐步加强,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每年需要审计的项目较多,尤其是政府投资审计项目更多,审计工作更为繁重,而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和资源十分有限,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工作方针,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良好沟通,集体研究,科学制定审计工作计划
    磨刀不误砍柴工,制定科学的审计工作计划,对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编制审计工作计划之前应尽早和基层政府主管审计工作的党政领导干部沟通,把握政府来年的工作重点和中心工作,掌握基层政府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走访调研群众,了解他们反映较多的问题以及关乎民生的问题,清楚群众对审计的需求;把握审计署的工作动态和总体要求,及时和上级审计机关联系,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通盘进行考虑,突出工作重点,集体讨论研究,合理分配审计资源,科学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将审计短期工作目标和中长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每年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资金、领域进行审计,审透、审深,较为彻底地掌握实情,同时要将所有审计对象都纳入审计监督中来,通过循序渐进的审计,消除审计盲区,避免审计死角。
    (二)紧跟形势,自觉学习,及时更新审计工作理念
    近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阶段,审计工作也随着国家的改革发展而不断发展,由查错纠弊到国家经济安全卫士再到免疫系统理论,审计理念在不断更新,审计内涵更加丰富,传统审计更加侧重查找问题,更注重对微观层面的把握,审计的服务性和建设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现代审计在揭露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从宏观管理、决策的角度提出完善管理,提质增效,促进改革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国家治理监督者和参谋者的作用。所以基层审计工作人员应紧跟审计工作形势的发展变化,自觉学习最新的审计理论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审计工作理念,使自己的理念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需要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
    (三)加强培训,强化激励,提高审计人员工作能力
    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影响基层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在不断变化发展,审计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显得尤为重要的迫切。这些都要求基层审计机关要重视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将传统的“传、帮、带”的培养模式和集中定期地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注重加强对审计人员审计理念和计算机审计能力的培训,综合考虑不同岗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实施分类分层次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学习创新、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审计队伍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的梯次结构,使审计事业后继有人,审计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持续、稳步地提升。在重视培训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较为具体的考核指标,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激发审计人员自觉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从而促进基层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四)健全机制,落实整改,切实发挥审计免疫功能
    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发现和揭露问题,也能够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行的建议,但整改落实还是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有很多审计对策和建议只是停留在了纸上或者被审计单位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认真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许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审计机关应争取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政府的重视,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和问责制度,把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年度考核体系中,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力量,形成整改合力。逐步推行审计公告制度,将审计过程中揭露的问题和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向社会公告,接受公众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这既有利于问题的整改落实,促进基层政府科学决策,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以及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戴宇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