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公共资金守护者 坚持三个方面下工夫
王小平 (江西省南城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最近,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审计署时强调: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是宪法确立的,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当好公共资金守护者,促进廉洁政府、俭朴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如何把李总理的指示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在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强化五项民生资金审计上下工夫。近几年来,随着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不断落实,民生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多,必须强化监督力度。一是要强化为民办实事的资金审计监督力度。 要加大工作力度,对民生投入资金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要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大民政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和苏区建设项目等资金的审计力度,同时在政府的委托下,加强对取得财政资金的民办企业、私立医院、民办学校等非企业专项资金审计,进一步做到“问计于民”,使审计立项更加融合和体现民意。要关注财政分配中民生投入保障;关注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关注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关注社会分配的公平正义;通过审计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党和政府政策全面落实和民生资金有效使用;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是要强化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力度。围绕“摸清底数、揭露问题、促进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保障社会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思路,摸清社保、医保、低保、农保等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规模和结构,审查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强化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力度。要按照国家审计署的统一部署,继续加强对“十二五”期间的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跟踪审计。通过审计揭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促进各项保障性住房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和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和规范管理,促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四是要强化教育等培训经费审计力度。通过审计,摸清市县教育经费投入、规模、分配、结构、管理及增减变化情况;摸清市县“阳光”培训资金、“雨露”培训资金等使用和管理情况,分析资金的绩效,揭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剖析各项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育等培训资金规范管理,节支增效。五是要强化卫生资金审计力度。通过审计,揭示卫生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和改进城乡卫生建设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繁荣。
    
    二、在服务中心紧贴大局,深化三项重点审计工作上下工夫。一要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要加大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和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力度,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严格按审计法要求,抓好时间、进度、质量三个节点,以“跟进服务、跟踪审计”为目标,以预决算审计为切入点,进一步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切实做到“跟进服务、提前介入”。对投资立项、资金筹集、招投标管理、合同签订等项目前期工作审计要共同把关,发现问题事先应提出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积极探索跟踪审计的新路子,一方面要杜绝项目建设中的高估冒算、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行为,另一方面关注项目质量效益、节能降耗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政府投资效益。二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计划评价、结果运用、问责整改等制度,不断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探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的统筹结合。要区分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探索各有侧重审计内容、方法和标准,在全面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和效果、执行方针政策和遵守财经法纪等情况的基础上,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认真审计,重点关注财政、土地、节能减排、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情况,特别是地方财政赤字、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资金用于过度超前建设和形象工程等问题,把公共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三要深化专项资金审计。加强农业研发、水土保持、病险水库、“一大四小”、生态公益林、粮食直补、土地整理、资源环保等专项资金审计,关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多方面进行绩效审计,并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针对性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财政资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在转变财政审计模式,硬化处理五项审计关系上下工夫。按照“当好公共资金守护者,促进廉洁政府、俭朴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的总要求,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审计要求,切实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推动“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综合预算改革。一是要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各级审计部门对财政同级审这是普遍性的工作,但集中优势、上下联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又具有特殊性。根据当前审计人员缺、审计骨干少等实际情况,要对现有审计力量进行整合,实现优化配置、集中力量,站在全局的高度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注意避免交叉重复审计,减少审计进点次数与同一单位或项目的重复审计,降低审计工作成本,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绩效。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为出发点,实现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优势互补,使审计工作真正实现协调发展与整体推进。二是要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依据“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及重点资金的审计。将财政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等纳入审计范围,促进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不断深化对财政管理情况的审计,关注财政收入、支出和分配以及有预算分配权部门职责履行等情况,着力揭示预算执行、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安全、政策效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强化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决算草案审计,关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和公开等环节,特别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加调整的规范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所有政府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促进节约公共资金,增强预算的公开透明度。三是要处理好揭示问题与处理问题的关系。要揭示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管理性漏洞以及财政资金绩效低下等问题,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要立足于为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对所揭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各种危害国家安全与损害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依法进行处理,以提高经济社会的运行质量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财政审计必须立足于当前经济的安全,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要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在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乱纪问题的同时,密切关注整个经济运行安全状况,关注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防范和化解不稳定因素。五是要处理好常规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关系。重点关注“三性”,即:财政收支的经济性。各项收入与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很好地贯彻了增收节支原则,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标准范围征收与使用;财政收支的效率性。各项财政收入是否做到应收尽收,各级地方政府是否有越级减免、截留税费的行为,各项支出是否按时划拨到位,追加预算是否及时;财政收支的效果性。审查是否存在资金被挤占、挪用、闲置浪费等情况,做到真实、合法、绩效“三位一体”,推动财政审计成果上层次、上台阶。(王小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