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使审计成果最大化的有效办法——“统筹整合”
陈爱华(湖北省蕲春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监督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审计工作的“综合性”特别强,这就给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给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提出了挑战。如何发挥优势,提高审计机关整体作战能力?理论和实践证明,合理的统筹安排,科学的整合利用审计资源,是提高审计工作质效,促使审计成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统筹整合” 的方式是多样的,均能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效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集中兵力,打歼灭战,1+1>2。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的精髓,也是一条普遍的真理。审计工作中,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审计项目,时间紧,范围广,要求高,任务重,必然要求审计机关集中精兵强将,统一指挥,统一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湖北省审计厅在这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审计工作发展的新模式,2010年《中国审计》第十五期作了专题报道:“最近三年,该厅举全省审计之力,组织实施的类似财政资金审计项目很多,审计结果无一不影响深远。其中包括行业性、专题性、全局性大型审计项目就达30多个项;统一调度全省审计机关6000余人次。”“审计工作得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优势互补,打整体战,事半功倍。
    西方企业管理上的“木桶原理”,讲的是木桶的盛水量是以最短的一根木板为标准,寓意做任何工作只有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审计工作是经济工作中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而审计人员个体上存在着兴趣特长、审计经验、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审计项目的计划、人员配置、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审计项目的组织者要做一个“能工巧匠”,统筹安排,合理分工,发挥整个审计团队中每一分子的作用,互帮互助,互动互补,才能发挥每一个审计人员的最大潜能,取得更大的审计成效。近年来,蕲春县审计局创新思路,打破股室界限,审计项目在股室之间相互穿插安排,并根据项目审计需要合理调整审计人员安排,互通有无,余缺互补,使每一个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成果得到了相互的交流、借鉴和学习,使每一个审计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该局也连续两年在全省审计系统综合量化考评中获得第一名。
    三、灵活机动,打运动战,快捷高效。
    僵化呆板,不知变通,往往使办事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失败;而灵活机动,以变应变,则左右逢源,柳暗花明,办事效率倍增,孕育成功。审计工作亦是如此。在纷繁复杂的审计任务面前,需要运用灵活机动的工作方法,及时整合审计资源,调整工作部署。例如,审计工作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要旨,当接受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临时交办的任务时,就必须把原定计划与当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以解燃眉之急;又如,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可能发现一些案件线索与一些职能部门相关,有必要临时增加审计项目。个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增加力量进行攻关突破等等。再如,为了较好地利用了时间差,提高工作效率,按1十2方式进行配置人员,即一名主审,二名审计人员。这样,随审计项目更换,主审轮换,现场审计始终保持两人以上,不至于出现窝工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四、内外结合,打围歼战,出奇制胜。
    内外结合是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和聘请外部专家参与审计,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快速达到审计目标。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长期工作在本部门、本单位,情况熟悉,经验丰富;外部专家具有专业的特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必要时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合法程序抽调、借用、聘请内部审计人员、社会审计组织、有关专家协同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利用社会审计资源,成倍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例如,各地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成功地聘请社会审计力量和有关专家参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通过“统筹”和“整合”审计资源,可以激活审计的“一池春水”。“忽如一夜春风至,千树万树梨花开”。创造科学、合理的审计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审计资源,发挥审计干部的最大潜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最大效率,使审计成果最大化。(陈爱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