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刘 颖(吉林省通化市审计局副局长)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6日】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七届四次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笔者认为,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与时俱进,使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代性、特色性和成效性。
    一、新时期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意义深远
    (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提高领导干部思想建设水平的重要方式。思想建设在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居统揽地位。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为增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供基础性支撑和根本性保障。因此,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应从思想层面把握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特别是在应对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关注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及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等方针政策的思想取向,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中央部署,在思想上形成共识、产生共鸣、达到共振。扎实推进领导干部思想建设。
    (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作风建设是领导干部党性品格、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新时期党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改进作风、转变作风、打造良好风气。形成务实的作风导向,围绕工作实绩观察干部,激励领导干部少说多干、只干不说,讲求脚踏实地、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的工作品质;形成严谨的作风导向,善于从领导干部一招一式、一言一行中了解工作风格,鞭策领导干部尽职尽责工作,秉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形成自律的作风导向,督促领导干部遵守纪律,强化自我约束,加固思想防线,锻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品行;形成勇于创新的工作导向,从发展事业层面鼓舞领导干部知难而进,不满足现状,做开拓创新的带头人、不畏艰险的领头雁。
    (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组织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客观公正描述领导干部履职实绩,实事求是刻画领导干部思想世界,原汁原味反映领导干部守法状况。从而为党委政府识别好、了解好、使用好领导干部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组织信任、群众信赖领导群体,确保干部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四)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制度建设的重要动力。制度建设是促进领导干部科学执政、依法行政和有效理政的支撑平台,是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遵循规则。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检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具体成效;测试遵守财经制度的实际状态;监督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的具体进展。鞭策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制度、认真践行制度、有效运用制度和不断完善制度,全面提高制度建设水平。
    (五)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强化领导干部宗旨意识的重要激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根本宗旨,是领导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领导干部在维护民生、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的阶段性水平;关注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的实际效果;关切各行各业在服务百姓、关爱社会的具体措施。激励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百姓温暖至上的价值追求,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高举过头。
    二、构建新时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
    确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是有效实施审计监督的主要着力点。搞好多层面、多视角的审计评价标准建设既是审计工作的实践指向又是需积极探索的发展命题。
    (一)以思想上的坚定性为评价尺度,增强对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状况的透视功能。一是挖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思想走势。从审计情况看,多数领导干部注重立足本职、围绕大局、把握方向,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在金融危机面前表现出沉着应对危机、从容面对挑战的胆识,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工作方针,紧密结合本区域、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求发展,促转机。如有的工业主管部门深入开展“增信心、保发展,包保重点企业活动”,帮助骨干企业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短缺资金、开辟市场渠道。表现出了贯彻落实扩内需工作方针的思想坚定性、思考主动性和思路创新性。二是透视领导干部的思想价值取向。从审计情况看,很多领导干部认真负责,既策划当前更筹划长远,表现出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的强烈使命意识;很多领导干部任劳任怨、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努力把事业做强、做大,表现出创造条件、不回避困难的强烈责任意识;很多领导干部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有的行业领导干部不畏恐吓和威逼追回流失的国有资产,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表现出了不折不扣、不屈不挠履职尽责的党性品格。三是扫描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走向。很多领导干部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形成了扎实、务实的工作风格;很多领导干部昂首看方向、埋头重实干,形成了求实效、不张扬的工作风格;很多领导干部困难面前冲上来,责任面前站出来,荣誉面前让出来,形成了不计个人得失、淡泊名利的修养品格。因此,通过审计评价细腻刻画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行、道德水准和敬业情操。
    (二)以实施决策效果为评价尺度,增强对领导干部制定、运用决策状况的鉴定功能。决策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灵魂,贯穿领导工作的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适时鉴定和评价经济决策的效果事关重大。一是评价经济决策的战略发展性。切实关注各行各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宏观布局和发展目标。很多行业的领导干部注重从战略层面构架发展,有的工业主管部门按功能不同规划布局多类型工业发展园区,积极培育医药、食品、建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地方党委政府确立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围绕区位特点,发展旅游产业、生态产业和科技产业。因此,审计机关应实事求是评价领导干部宏观决策、前瞻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二是评价制定经济决策的民主程序性。通过查阅领导班子的相关决策会议记录,召开座谈会及调阅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领导干部形成决策的民主程序。很多行业领导干部注重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使决策的敲定建立在集体讨论、反复论证、统筹思量的基础上,确保决策出台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透明度。三是评价实施经济决策的具体效果性。衡量决策质量高低的标准最终要看决策实践的效果大小。各行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领导干部处在博弈危机、直面挑战的风口浪尖上,使领导干部的应变力和驾驭力受到严峻考验。通过审计看,很多行业的领导干部果断采取了摆脱危机、促进转机的有效措施,坚决扼制生产下滑、扭转效益下降、抑制经营下行,积极促进生产回转、经营回暖、效益回升。很多行业领导在扩内需、保民生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加大政府投资工程、公益性工程和城市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的力度,收到了稳民心、聚民志、合民意的社会效果
    (三)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评价尺度,增强对领导干部管理国有资产的监控功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点。一是关注资产总量的完整性。资产总量反映着经济实力的总体规模。从审计看,各行各业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普遍重视扩大资产总量,加厚资产积累,但也存在着一些单位资产总量残缺的问题。表现为有的单位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有的单位资产没有纳入账内管理,形成体外循环;有的单位资产借出借入管理松散等。因此,审计机关通过摸清家底,核清资产,盘清库存,掌握资产总量的增减变化。并敦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清理账外资产、借用资产,确保不把资产总量守丢、不把资产规模守小。二是关注资产增量的效益性。资产增量是促进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成长点。实践看,各行各业都注重通过培育资产增量,增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审计机关应切实评价公益性增量资产在改善和发展民生方面的促进作用;生产经营性增量资产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推进作用;管理性增量资产在服务社会方面的推动作用。三是关注资产质量的提升性。资产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资产功能的强弱,决定着资产作用的大小。从审计情况看,各行各业都注重加快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演进速率;夕阳产业向朝阳产业推进频率;能源消耗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效率。各单位都注重搞好资产的更新换代,不断淘汰落后、陈旧资产,装备科技型资产、现代型资产,使资产质量处在不断更新、刷新、换新的动态变化之中。
    (四)以财务管理规范程度为评价尺度,增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认定功能。通过审计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自觉执行财经纪律,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努力做到财务管理规范化、严格化和科学化。但在一些单位还程度不同地存在财务管理薄弱的问题,有的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有的单位白条列支,虚列支出;有的没有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的工程高估冒算,虚增工程量套取资金等。因此,审计机关应客观公正分清和认定领导干部所担负的直接责任或管理责任,并敦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存在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财务管理意识、资产管理意识和履职责任意识。
    (五)以强化廉洁自律为评价尺度,增强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功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是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基本要素。一是从规范收支秩序入手,切实端正党风。财务收支管理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党风建设的实际水平。因此,通过审计,加强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揭露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并督促被审计单位严密审批手续,注重从源头上规范收支行为,切实端正党风、净化行风。二是从强化管理入手,切实营造党风。通过审计,掌握领导干部对公共资产的管理、运用情况,特别对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对国有资产交接情况的监督,并敦促领导干部申报相关内容。从而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打造跟踪监督管理的发展氛围。三是从完善制度入手,切实推进党风。通过审计,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增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支出审批制度、专项资金使用制度,预防制度建设形同摆设的倾向,切实增强制度建设对工作行为的调控力和驾驭力。使强化党风建设有完备的制度做支撑,有可靠的机制做保障。
    三、搞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把握好几种关系
    (一)在层面上把握好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之间的关系。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事项具有涵盖范围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因此,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立足全面,把握全貌。同时应侧重在执行财经纪律、提高资产发展水平等方面增加评价份量。形成以全面性评价为基础,以重点性评价为主体的层次感较强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二)在内容上把握好常态评价与动态评价之间的关系。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在要素构成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常态化。主要评价经济决策实施、资产和财务管理、经济发展阶段性成果等要素环节。随着新时期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在评价内容上就要不断充实、丰富和更新。着力评价领导干部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发展低碳产业方面的最新进展;着力评价领导干部在扩内需,保民生,促发展方面的实际功效。形成评价结构常态布局,评价内容动态演进的链接机制。
    (三)在标准上把握好评价视角多元性与评价标准同质性之间关系。各行业管理方式不同,决策内容不同,资产功效不同,决定了评价视角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的特征,客观要求评价视角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同时要从质的方面直奔决策效果性和管理规范性的主题,突出搞好同质性分析,形成以评价各行业多特点性为前提,以共性标准为统领的评价局面。
    (四)在时段上把握好现实性评价与前瞻性评价之间关系。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依据客观情况,本着依托实际、反映实情、评价实绩的原则,使评价具有务实性和针对性。同时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要从制度层面、体制层面和发展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切实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凸显评价既关注现实更关切长远的双重审计评价功效。
    (五)在要求上把握好提高审计评价质量和提升审计队伍素质之间关系。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准确、精当,必须以提升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为基本前提。要求审计人员融战略思维、领导思维和辩证思维为一体;集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于一身;溶科技、法律和管理知识为一炉。从而打造以现代素质做支撑,以科学评价为目标的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群体。(吉林省通化市审计局副局长 刘颖)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