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提升审计机关公信力的基本路径
陈永多(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大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各级政府都要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做到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可见,新的问题、新的形势、新的期待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审计机关新的历史重任和使命,提高审计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已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提升审计机关公信力,对于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审计机关公信力层面分析。审计机关公信力是审计机关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响应和支持的一种能力,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是审计机关应树立科学的工作观,坚持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依法行政,恪尽职守,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个层面是审计机关应树立科学的事业观,审计立项、计划确定、项目实施、工作底稿、调查取证、审计日记、审计复核、审计结果报告等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欺骗隐瞒,公开透明,把审计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体现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第三个层面是审计机关应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即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方法来衡量各项审计工作、被审计对象和审计工作人员,坚持人本至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监督性,发挥建设性,完善项目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度。

    二、审计机关公信力指标分析。审计机关公信力是对审计工作完成程度的反映,是社会公众可以进行评价进而提出信任、响应和支持的程度。一是目标完成指标,包括审计计划、宣传信息、处罚决定、党风廉政、职工培训、向社会承诺、审计监督员巡视、回访次数等指标。这些是基础性指标,体现的是审计机关想干事、干成事的实战能力,决定着审计机关公信力的基本状态。二是审计结果公告指标。包括审计发现问题反映情况、审计结果报告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告数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群众的综合测评情况等指标。这些是关联性指标,体现的是审计机关能干事、敢干事的独立能力,决定着审计机关公信力的社会状态。三是审计整改指标。包括审计结果报告意见或建议落实的数量、质量和综合测试程度等指标。这些是分析性指标,体现的是审计机关监督性、建设性作用,决定着审计机关公信力的价值状态,也是审计机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会价值反映,是审计机关威慑力、执行力的真实体现。

    三、审计机关公信力实现途径分析。社会公众对审计机关公信力的客观评价,是审计机关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的信任、响应和支持,其实现途径可以从审计实践中来获取。一是坚持依法行政,是提升审计机关公信力的基本保证。要以教育培训为抓手,举办审计法律法规专题讲座,着力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执法水平。加强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监督,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和审计纪律,通过实行聘请审计监督员、审计公示、审计结果公告、审计回访、审计举报、双向承诺等,促进依法行政,建立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审计机关。二是坚持求真务实,是提升审计机关公信力的基本要求。树立科学审计观、民本审计观、责任审计观,以努力工作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全面加强对党委、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保证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着力在抓规范、抓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抓薄弱环节、进行质量提升;抓关键领域、进行质量提高;抓常规工作,进行质量提标;抓基础工作,进行质量提优;抓热点视点,进行质量提深,使审计工作真正贴近社会需要,切实符合本地实际。三是坚持独立监督,是提升审计机关公信力的基本前提。审计监督是审计的根本属性,也审计的本质特性;审计服务是审计监督的客观需要,也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审计工作的监督与服务是统一的,监督是服务的基础,服务是监督的升华,借以提升审计机关公信力,为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营造环境。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