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榜样力量 奋斗书写青春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7日】
【来源:沈阳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习近平同志曾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初读这句话,我十分好奇这七年里究竟发生了哪些事,让一个迷惘的少年成长为有着终生为人民服务信念的进步青年,从此数十年坚守信念并为之奋斗。怀着崇敬与好奇,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通过采访29位这段岁月的亲历者,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全方位还原了习近平知青时期的艰苦而充实的生活,讲述了他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人要心怀理想信念

曾与习近平同住一个窑洞的雷平生说,在知青时期习近平就已有强烈的使命感,他喜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理想信念,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即使被归类为“黑帮子弟”,生活在陕北农村恶劣的环境中,习近平依然胸怀天下,通过听广播了解国家大事,通过广泛阅读了解历史、了解世界。这份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他的成长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开幕会作报告时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青年人要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只有对人民群众有着真情实感,才会做有利于人民的事,真正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人。习近平顶着“黑帮子弟”的帽子来到陕北农村,周围的群众没有另眼相看,而是充满善意地给予他帮助,在自己吃不饱的情况下把最好的食物分享给包括习近平在内的知青……正是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在与陕北农村人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培养起了习近平对于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发自内心最本真的感情。从此,困难群众成为了他心中最牵挂的人。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数十次探访困难群众,西南边陲、黄土高原、大别山下,处处留下了习近平访贫问苦的足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在参与审计项目尤其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审计项目时,要想到电脑屏幕里和账本上绝不仅仅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更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立足岗位,切实“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青年人要多读书善读书

习近平热爱读书并善于读书。他会见缝插针,上山放羊或者农活间隙都用来读书。白天劳作以后,他也不急着休息,而是挑灯夜读到深夜。陕北农村物资匮乏,缺少书籍,对读书的热爱曾使习近平走几十里山路去借一本书。习近平不但热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注重阅读过程中对比分析,就一个观点、史实,他会同时阅读多本书籍,多角度分析一个问题;他对于重点书籍会认真吃透,他在读苏联军事著作的同时,将相关军事图册摊开,熟悉有关地名并进行“兵棋推演”复盘,力图从中总结出两军对垒所展现的战略思维。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知识积累以及培养出的科学思维方式,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习近平在公开场合的讲话总能旁征博引并一语中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读万卷书方能畅行万里路,我们要多读书、善读书,做好知识积累并养成科学思维方式,不断提升履职尽责的本领。

四、士虽有学,而行为本,青年人要崇尚实干精神

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为解决梁家河村民们祖祖辈辈烧柴难的问题,习近平认真考察学习外地办沼气经验,在村里成功发展起了沼气;为了给村里增加耕地,他带领村民打了5大块“水坠坝”,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的耕地;为改善村民生活,习近平带头在村里创建了铁业社,打造的农具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增加了集体收入……青年习近平正是用实干诠释了他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展示了他对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梁家河村民们也用“敢说敢做敢担当”“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朴素语言赞誉习近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深深立足于审计事业这片沃土,实干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国家治理。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们青年人成长进步的好教材。新时代的青年人从中汲取精神精华,感受榜样力量,牢固树立为民工作、为国审计的理想信念,在审计岗位上用实干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服务国家治理,用奋斗书写青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劳景炫)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