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柔性执法”彰显审计教化力量
李道立(湖北省南漳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9日】
字号:【大】 【中】 【小】

据报道,四川遂宁一名交警在巡逻时发现一辆违停车辆,前挡风玻璃放了张手写的纸条,表明临时停车是为“上楼接病人”,只“耽搁10分钟”。耐心等待之后,交警发现情况属实,最终并未处罚。这样的处理,让网友纷纷表示看到了“信任”的力量。“留纸条违停免罚”的热议,由此让我想到了审计的柔性执法,显示的更是一种教化力量。

社会治理从强硬向柔和过渡。这样的“免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治理从强硬向柔和过渡的重要性。罚本身不是目的。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对违规或者不标者采取相应的惩罚举措,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全社会制度化、堆满化运行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留纸条违停免罚”不是对失范行为的漠视和纵容,而是社会治理观念更新的体现。审计部门要结合实际,适时建立容错担责任机制实施办法,并坚持集体担责的原则,把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非禁即入”的探索与有禁不止的顶风作案、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牟取私利的肆意妄为等行为合理区分开来。在不突破法律、纪律、政策、道德“四条底线”的前提下,对改革过程中的失误或失败,从精神层面给予改革者饱含温度的人文关怀,更从制度层面为改革者壮行、撑腰。

人性化执法谨防“任性执法”。也有人担心,人性化执法会不会走入“任性执法”的歧途。其实不然。人性化执法并不意味着任意裁量,更不意味着我行我素,而是将人性化执法置于公共规则的框架内。说到底,即使是人性化执法,依然需要尊重规则,而非无原则地自由裁量。审计部门在实践中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执法不任性。对那些打着改革旗号牟取私利的人从严问责,刹歪风、扬正气。对违纪违规问题进行有效的遏制和处理,维护经济秩序。二是执法不犯罪。严格监督政府采购管理、项目招标等突出问题。对征地拆迁中探索实施的协议拆迁、项目审批中试水的容缺审批等创新举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评判干部错失,不让违法乱纪者混淆视听、浑水摸鱼。三是执法不偏向。对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政治偏向、目标偏离、工作失误等,问诊把脉、果断叫停,避免损失扩大和外溢。

让柔性执法“润物无声”。正如网友所言,柔性执法有一种“润物无声”的作用,让当事人感受公共规则温度的同时,提升其对公共规则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与那种生硬、冰冷的“一罚了之”相比, 这样一种带着温度的人性化执法,恐怕有着更为良善的意义。审计监督的本质不仅仅是对国有财产的守卫,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尽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抵御、查处这些病害,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护国家安全。管好国家钱财,突破传统的审计观念,跳出财务搞审计。要抓住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关键问题,不能就账论账,就资金论资金,需要从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去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要从完善机制、体制和制度层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挥免疫系统的修补功能。(李道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