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至无以知艰苦 心不至无以晓众难——我的群众工作感悟
党红军(青海省审计厅)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被选派到玉树州治多县加吉博洛镇珠姆街社区工作。对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3个月的工作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一二三”,即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开展了二次访贫问苦活动、收获了三个感悟。
    
    回归自然  感受艰苦
    治多县境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称之为地球第三极和生命禁区,自然条件严酷。虽然灾后重建的顺利收官进一步完善了县城的基础设施,但因新的城区未投入使用,加之该县与曲麻莱县共用一个电站(电力供应不正常,基本是每隔两天送一天电)等因素,目前基础条件滞后。冬季的治多,没有绿色,只有蓝天白云和银装素裹,显得生机不足、活力缺失。
    
    10月初,在坐了1小时的飞机、5小时的汽车后,我来到了传说中的治多县城。走进治多县政府大门,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人、汽车和高楼,而是一群山羊,它们懒懒散散的游走在通往政府行政办公楼的路面上,使我感受到该县是全省主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挤过羊群,小心爬过结冰的楼梯,透过一缕不太明媚的阳光,我来到不足15平米的县委组织部办公室报到。随后在县民政局的安排下,我的宿舍落在了社区敬老院医务室,一张床、一个炉子、一个小方桌成了我最好的室友。
    
    下乡前,我理解苦应该只是代表着条件简陋。下乡后,在缺氧、缺电的日子里,我深刻感受到身体的种种不适和生活的极致单调才是苦的真谛。在水泥森林生活习惯的我,突然感觉到这个冬天异常的冷、异常的静、异常的孤单。白天,我们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中,通过充实的工作克服身体的种种不适,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感悟。晚上,躺在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房间里,我时常反省自己、感悟自己、梦想自己,慢慢的品尝着单调,慢慢的融入宁静,慢慢的学会淡定。
    
    用心工作  感知群众
    深入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围绕宣传法规政策、调查了解情况、协调解决困难、交流工作经验等工作任务,我们走访了部分群众,为困难户送去了厅党组的关心及大米、面粉、青油、砖茶等生活物品,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听取诉求等方式,找准了社区建设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调研报告。对于社会阅历尚浅、群众工作尚无经验的我来说,对照群众路线教育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我深深感受到,一些工作还停留在面上,用心不足、深入不够,做好群众工作还需要更多的历练。
    
    对待群众要将心比心。珠姆街社区居民绝大多数是藏族群众,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工作的开展。虽只能简单交流,但在他们透亮的眼睛里,我能感知到群众的冷暖,感受到一种热情。初进社区,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跟随我来到宿舍,帮我装牛粪、打井水、生火炉;院长嘘寒问暖,从自己家中给我拉来两张床垫,生怕冻坏我们。每天早上,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总要为我盛上一碗清香的青稞炒面,端上一碗热喷喷的奶茶,生怕饿着我们。点滴的关怀,使我深深感到藏族群众的善良和热情。相比之下,从96年离开农村后,除了每年回家看望父母、参加单位帮扶活动以外,自己忘却了农村孩子的身份,下基层吃不惯、住不惯,和基层群众的交谈变少了,沟通变少了,对基层的情况了解的少了,对群众的想法知道的少了,深感惭愧。
    
    要以群众为镜。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人殊途同归。在社区,大多数群众想要的幸福很简单,有的祈求身体健康,有的希望生活更好,有的希望孩子成才。从他们简单的诉求中,我深刻感受到群众的质朴和真诚。正如治多县民政局普布才仁局长所说,“基层群众是最朴实的一群人,他们的要求非常的简单,容易知足,仿佛只要能‘有衣有房有食’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与群众相比,我们无论从生活环境、经济收入、精神文化等方面都要好许多,但往往不知足,感到幸福指数不高。我认为,这是个人价值取向的偏差问题,我们应该时刻以群众为镜,远离浮躁,沉心静气,多一些知足、少一些攀比,多一些付出、少一些索取, 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抱怨,真正在工作中找寻乐趣,真正在服务群众中体现价值。
    
    体验疾苦  感知责任
    工作中,通过走访部分困难群众,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基层群众的疾苦,他们有的身患重病、无钱就医;有的家庭没有劳力,收入微薄;有的失去亲人,老无所依,等等。在家里孩子刚出交通事故的才仁东周家中,我能感受到他生活的艰辛和失去孩子的悲伤;在身患重病且卧床不起的德辛家中,我能感受到他顽强的意志及病痛的折磨;在80多岁高龄的才仁家中,通过女儿对她的照顾,我能感受到一份幸福。特别是在敬老院,工作人员对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更能感受到一份真情,让我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他们相比,我相差甚远,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没有去基层以前,我片面的认为基层比较清闲,日子好混,工资高、休息时间多。三个月的体会并非如此,其实基层工作任务一点不比机关轻,工作压力一点不比机关小。在治多县,我经常看到基层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不计得失全身心投入工作。比如:县委组织部35岁的小孔,湟源县人,现家住西宁,春节过后,告别3个月大孩子,他即刻奔赴1000公里外的治多,一心扑在基层,一头扎进工作堆里,至今未回家看望想念已久的亲人;县教育局副局长卓玛(现挂职社区党支部书记)常年在高海拔地区工作,超负荷工作带来了一身疾病,80后的她看起来比70后的我们苍老了许多,瘦小的她每天忍着疼痛奔走于社区和群众之中,在她美丽的笑容里我读到了一份坚韧和向往;社区主任仁青多杰,退伍后一直在社区工作,一干就是近10年,自己的私车无偿为社区服务,朋友也成了义务工作者,他的付出远远超过了每月1380元的工资,但无怨无悔。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份责任和激情,令我肃然起敬。
    
    基层工作时间即将结束,有收获也有遗憾,有苦亦有乐。种种收获将转化为动力,激励我进一步在担当中干好工作。一些遗憾虽不能弥补,但能使我看清不足,激励我在成长中完善自己。3个月的苦与乐,使我懂得了珍惜和担当,我们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珍爱难得可贵的工作,更应该坚守一份信念、守住一份清静,时刻保持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学好才能提高本领,用尽责任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党红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