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伟人风采 传承恩来精神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4日】
【来源:中共审计署党校】
字号:【大】 【中】 【小】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群英辈出的历史。回首党的百年历程,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浮现在我们心中,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愈发灿烂辉煌,中国人民绘就的时代画卷更加绚丽多彩。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名字,宛若群星闪烁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天幕上。在这群星之中,周恩来,无疑是一颗璀璨巨星,这是一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一个让所有中国人一想起就感到温暖和自豪的名字。5月10日至14日,在中共审计署党校的统一安排下,笔者有幸来到周总理的故乡淮安,在恩来干部学院接受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一场场生动的讲解、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段段逼真的场景,让思想和灵魂一次次被涤荡洗礼,眼中经常噙满感动的泪水。周总理的光辉形象也从头脑中零散的印象和认识跃然眼前,变得更加鲜活具体,使人能够近距离感受人民总理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

一、从坚守初心中感受信仰之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每个人都曾听过、说过,或者以此为志向,它回荡在神州大地上已有百年,穿越历史烟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学子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苦读。这句豪言壮语,是1911年周恩来针对先生关于“诸生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是一个只有13周岁的少年,在目睹了旧中国受尽列强欺凌、中华衰败落后的景象之后,立下的鸿鹄之志、发出的时代呼声。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回顾周恩来的一生,从就读南开与同学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东渡日本寻求真理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西赴欧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回国投身革命,“为中华之崛起”这份初心始终伴随着他。他曾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在延安整风中他说过“经过大革命和白色恐怖的锻炼,坚定了我对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我做工作没有灰心过,在敌人公开压迫下没有胆怯过”,他还说过“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一生兑现了自己的誓言,践行着自己的信仰。不论革命形势多么复杂、困难挑战多么严峻、工作任务多么艰巨、个人处境多么困顿,他的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在他心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如磐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如果说,信仰曾经体现在“砸碎旧世界”的革命之中、闪耀在“创造新世界”的建设之中、迸发在“追赶全世界”的改革之中,那么,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更需要把信仰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之中。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周总理生前念兹在兹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从忘我勤政中感受为民情怀

周恩来一生心系人民,他把自己比喻为“人民的‘总服务员’”,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为人民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迎风而立”的总理,1966 年河北邢台发生新中国首震后,他先后3次深入灾区,其中一次在向群众讲话时发现自己背对大风,而群众面对风沙,他坚决让群众掉过头去,自己却迎着风沙发表讲话。他是“为民担当”的总理,1961年周恩来深入河北邯郸武安县伯延公社,调查了解自然灾害影响下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问题,四天四夜里,他走访了几十户农民家庭,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引导和鼓励大家说出真话、实话、心里话,当听到农民对公共食堂多有抱怨,甚至提到如果情况不改变,总理再过两三年也会挨饿的话,他深受触动并主动做出自我批评,返京后立即向中央汇报并研究解决方案,从而使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停办大食堂的地方。他是“鞠躬尽瘁”的总理,新中国成立后,他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他在1972 年5月确诊癌症后仍继续超负荷工作,从确诊到住院的两年内,除了 13 天以外,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 12 小时以上。直到1974 年 6 月才住进医院,当天就做了大手术。住院期间,他还会见外宾 65 批,在医院召开会议 20 次,出院开会 20 次,找人谈工作 200 次以上。甚至在逝世前,他还交待:“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

“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朴素的话语却是人民群众对他最真挚的感情;在他去世后,百万群众自动聚集在十里长街两侧,在凛冽的寒风中痛哭失声,无言的哀悼却是人民群众对他最高的评价。四十多年岁月流逝,时至今日,一提起周恩来,无数中国人的心中依然会涌起难以抑制的崇敬和深情。他用自己的一生有力地诠释了,群众在我们心目中份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目中的份量就有多重。他是所有共产党员的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周恩来总理交出了时代的答卷,那是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今天,我们已经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学习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把恩来精神当做行为标杆,认真回答时代所给出的问卷。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立足审计工作实际,积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做好人民的公仆。

三、从点滴细节中感受人格魅力

周恩来同志从1927年起就是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参与领导了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各项重大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胜利付出了巨大心血。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在一个又一个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他始终处变不惊、运筹帷幄、力挽狂澜,为党的事业的继续和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些传奇成就的取得,与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品行和灵魂。我们可以从周恩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一点一滴的细节,感受到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一是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他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始终对党绝对忠诚,把维护和巩固党内团结、维护和巩固党的政治大局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要以周恩来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人生观,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不断增强政治定力。

二是认真细致,极端负责。“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是周恩来对国防科技工作提出的十六字方针,也是他自己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他对任何事情,都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听汇报时,他反对用“大概”“差不多”“可能”这种含糊不清的词,而要求用准确的数字说明问题。作决策时,他坚持实事求是,善于倾听不同意见,鼓励大家“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抓落实时,他强调“不要如浮云一样,过了就忘了”。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工作要求,却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是扎实可靠工作作风的最好体现。今天的我们更要时刻牢记总理的这些要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把一项项具体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做到精彩。

三是严以律己,克己奉公。周恩来高度重视党性修养,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始终以最认真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常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以为自己改造完成了,不需要再改造了,他就不是好的共产党员”“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不是从自吹自擂中而是从埋头苦干中培养起来的”。他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上世纪50年代,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他带头把在淮安老家几代亲人的坟墓平掉,把整理出来的土地交公使用。他还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他身后也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

在周恩来身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共产党人磅礴的理想主义、献身精神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和统一。可以说,周恩来是中华民族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楷模。我们新一代的共产党人要以周恩来为榜样,用恩来精神鼓舞和鞭策自己,从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征程上奋发前行,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2021年度春季学期中共审计署党校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 朱晶)

责任编辑:高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