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情丨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审计助力绘就健康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来源: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
字号:【大】 【中】 【小】

滇中群山,新平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哀牢、迤岨、磨盘三座巨龙般的山脉环抱。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却也因山地占总面积的98%,给偏远村镇群众就医带来了极大不便。曾几何时百姓“小病在新平(县城)、大病到玉溪”成了口头禅。

2021年云南省新平县审计局启动县卫生健康局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首次尝试县卫生健康局及全县医疗机构审计全覆盖。审计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守护群众健康,助力破解“健康新平”之“困”的动人故事。

从市优到署优

意外惊喜“不意外”

生命健康是人民的追求,也是审计干部的守护。

“为了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助力县域医疗行业规范发展,我们本着审计一个项目规范一个行业的理念,大胆尝试全覆盖审计,消除监督盲区。”新平县审计局局长赵雪艳介绍。

举全局之力进行行业审计,大家心里都没底,何况还是专业性很强的医疗领域。审计组向曾经做过医疗系统审计的玉溪市审计局虚心求教,还开展了试审。“通过试审摸底,大家对医疗系统资金流、业务流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赵雪艳回忆。

项目在组织方式上也处处是亮点,环环有新意。设立三会制度,对问题线索层层把关。小组探讨会,成员发现疑点及时探讨;小组长调度会,难点提出,各小组统一思路;审情调度会,集体协调解决重点问题。

小组调度会现场

“医共体改革推进得怎么样?”“医疗机构计提奖励性绩效是否真实?”“低保、特困人员挂号和住院费用是否按规定减免?”——审计人员带着问题稳步推进,发现疑点,各小组之间互通有无,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点滴汇聚,涓流成河。项目成功的背后凝聚着每一位审计人员的辛勤付出。审计中,一家医疗机构院区改造工程项目,竣工决算中介机构仅仅核减少量工程费用,这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现场核实发现,防火门、消防栓、电表箱等结算单价明显高于中标报价,经进一步审查,核减工程成本数十万元。项目施工方得知审计结果后,几名1米8高的“大个子”冲来审计现场,大喊:“谁要核减我们的工程款!”而现场只有两名年轻小姑娘,她们两个也正是问题的主查审计人员。

“不是谁声音大谁就有理。经过耐心解释,结合法规和市场指导价,在合理依据面前,被审计单位最终无话可说。”参与问题核查的饶慧晗回忆,笑容中带着一丝坚定。

深耕细作,收获满园芬芳。该项目荣获2023年全国县级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赵雪艳至今还记得获奖名单公布时的感受——从意外到兴奋继而感到欣慰。“这是我局历史上的首次突破,既是鼓励也是激励。”她说,“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到心头,落实到手头,脚踏实地做好项目,就足够了。”

助力县域医疗事业发展

百姓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平掌,新平县最偏远的乡镇。6月的一天,70多岁的彝族阿妈突觉胸痛,到平掌卫生院就诊,经县总医院远程心电中心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总医院与平掌分院上下联动,远程开展溶栓治疗,为阿妈上县城开展手术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醒来后的阿妈看到眼前晃动的“白大褂”,眼角流下了热泪。

曾经的新平基层医疗资源缺乏,硬件设施有限,当地群众形成了“小病在新平(县城)、大病到玉溪”的传统,留在乡镇就医的比例不足30%。平掌乡,距县城近200公里,4小时车程。正是远程医疗手段为彝族阿妈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而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不断重视,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县乡医疗卫生系统资源整合共建共享迫在眉睫。2019年,新平县被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但在本次审计中发现,由于配套政策、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医共体成员单位职责划分不清晰,工作推进缓慢。

“我们对医共体管理体制、单位职责和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深入医共体单位进行调研访谈,理清脉络,并结合其他医共体审计经验进行分析。”审计组长普丽华介绍,“审计组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充分利用审计独立性优势,助力打通堵点,推进医共体建设,同时向县主要领导报出审计专报,助推改革更快落实落地。”

审计人员现场调查

上半篇文章做好现场审计,下半篇文章也要全程当好“监督员”,监督整改落实。项目促进建立完善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三方权责清单》等制度,实现了审计建议可批示、能落实,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按照审计建议,严格整改审计发现问题,整个医疗系统的制度观念明显提高。”县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表示。

改革既要有温度又要有力度,让成果惠及更多百姓。通过医共体改革,医疗资源整合了,人财物流动打通了,村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乡镇医院影像科

“现在我们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县里的诊疗技术,方便又放心。诊查费还比去县里看病低,最重要的是省去了去县城的交通和住宿这一大笔开销。”一名前来平掌乡卫生院就诊的患者由衷地夸赞。

系统性研究

项目成果落地开花

水塘镇大口村六十多岁的村民王大伯最近心情不好,出门总是愁眉苦脸。牙疼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按老伯的说法,“牙疼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家人听说镇卫生院新开了口腔门诊,便劝老伯去看看,离家也不远……

消毒、填充、调和,经过牙科医生的一番诊治,为老伯修补了两颗牙齿。如今,笑容重新回到了王大伯脸上,他说:“小病再小也要看,现在吃东西也香了,有了牙科门诊以后看牙方便多了。”

卫生院口腔门诊

本次审计指出,新平县内多个医疗机构事业、福利基金结转结余金额规模较大,资金沉淀闲置,建议积极盘活。“按照原有制度,医疗机构提取的福利基金适用范围比较窄,仅能用于职工体检和文体活动等支出项目。为了使福利基金发挥最大效益,我们与被审计单位一起研究政策法规,本着服务于医疗事业发展的目的,同时减轻财政负担,寻找突破口。”普丽华介绍。

最终审计协调多方,于2022年,由新平县卫健局、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福利基金管理使用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结余福利基金可用于弥补事业发展基金的不足,用于医疗机构能力提升等。如今福利基金有了更多的支出途径,为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支撑保障,也为就医群众带来了实惠。

水塘镇卫生院及时向县卫健局申请盘活福利基金,投入近40万元新建了口腔科,改造了输液大厅。就医环境改善了,夏天群众终于不在闷热狭窄的走廊里输液了。此外,平掌乡卫生院利用基金对院区内部分危房进行改造,戛洒镇卫生院购置了中医设备和儿科设备。随着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近两年选择留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患者大幅增加。

“审计要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面对审计中发现各个医院内控标准不统一、内控机构作用发挥不到位、人员身兼多职的突出问题,审计组主动帮助医院与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对接,研究制定了《总医院内部控制规定》。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难题共破、成果共用,为边疆民族地区开展研究型审计积累了经验。

审后研究方面,新平县审计局将本次审计项目中收集到的政策分类汇编,编写《医疗卫生行业政策法规库》;将审计过程中易发现问题的重点及方法、思路等,汇编为《县乡医疗卫生系统审计操作指南》。很多前来借鉴学习的审计同仁感慨:“法规库和指南缩短了我们开展医疗领域项目审前谋划的时间,审计过程中也有了重点和思路,对类似项目的开展很有助力。”

戛洒江畔木棉花开,悄然绽放,挺拔无畏。正如新平审计人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精神。新平审计在助力深化“新平之变”中,默默助力守护百姓健康,为护航高质量发展挺膺担当!(文中患者姓名均为化名)

报道:审计宣传中心 靖伟

责任编辑:赵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