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审计署昆明特派办企业审计处党支部以“打造攻坚克难的新时代企业审计尖兵”为目标,逐步探索形成“四个同步”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研究、能力提升、作风培养、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培养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专、作风优良的企业审计干部队伍。他们报送的基层党建成果创新案例《“四个同步”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互促 打造攻坚克难的审计尖兵》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一等奖。
近三年,企业审计处牵头组织和参与实施的2个审计项目获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1个项目获二等奖,被评为2022年至2024年审计署先进党支部,2023年被命名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2人获审计署优秀审计案例先进个人嘉奖,9人次获审计署和昆明特派办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嘉奖。
堡垒建设与审计项目同步推进,增强党建引领
该处牵头组织的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重大审计项目,都要在全办抽调多个处室人员共同实施。为了在两个月内交出高质量的审计成果,党支部坚持队伍走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在审计组成立后第一时间建立临时党组织,把审计队伍迅速凝聚成有战斗力的集体。党组织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与研究型审计同步开展,“三会一课”与审计业务会议统筹推进,审计项目开始,就组织参审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对该企业及所属行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掌握中央要求后再开展具体工作。审计过程中,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审计工作的指挥棒,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亮出审计监督“利剑”,增强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
政治能力与专业能力同步提升,培养过硬本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经济监督“特种部队”重要指示,党支部在夯实审计干部专业功底的同时,着力提升见微知著的政治能力。一方面,要求审计干部必须上懂政策。学会心怀“国之大者”开展审计,用政治眼光分析研究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开展审计,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在某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通过对某行业政策是否符合改革方向、政策规定以及产生的危害后果开展深入研究,揭示了其背离政策初衷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从中发现企业领导人员以权谋私等多起重大问题线索,挽回损失数千万元,通过督促完善制度数十项,追责问责数十人,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另一方面,要求审计干部“下接地气”。要深入钻研国有企业的历史沿革、发展前景和经营风险,摸清门道,具备敏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重大风险的能力,力争做到“审计一家企业,搞懂一个行业”。某审计项目中,面对上千亿资金规模的企业,全处同志齐心协力共解难题,从浩如烟海的财务数据中准确分析锁定疑点线索,通过“见人、见账、见票、见物”,还原事实真相,取得了重大突破。
榜样引领与实践锻炼同步发力,锻造顽强作风
尽管审计工作要求高、压力大,党员干部却始终能保持攻坚克难的韧劲和拼劲。党支部以“立身正、政治硬、作风实、本领强”为目标,开展“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活动,打造“党员突击队”,处级干部打头阵、当先锋,遇到问题先克服、面对困难先顶上。在支部委员的示范带动下,党员干部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投入到审计项目中,斗志昂扬。2021年在突破某重大问题线索时,面对被审计单位档案资料缺失、经办人员调离等困难,审计人员奔赴6个省市内查外调,工作紧张而有条不紊,最终查清了事实真相。
严格管理与真心关爱同步到位,凝聚奋进力量
党支部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干部管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坚持把纪律规矩立在先、挺在前,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以审计系统“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在审计进点、离点、节假日等关键时点进行纪律提醒,引导党员干部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帮助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工作中,要求党员干部把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份审计报告、每一篇审计信息,对数字、表述仔细推敲、严格把关,培养干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面对工作压力,支部委员注重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忧,充分利用支部学习、集体活动等契机,与审计干部谈心交心,及时把握干部细微的思想情绪波动,做到情感交流与解决问题相融合,把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传递到干部心坎上。对年轻干部表达出的“能力恐慌”,支部委员手把手“传帮带”,安排年轻干部在审计一线“摸爬滚打”,从办急事、难事中提升能力,审计实务导师全程给予跟踪指导,让年轻干部建立能“啃硬骨头”的信心与决心,推动审计事业青蓝相继、薪火相传。
文字:李雁翎
责任编辑:赵方 唐志宏 |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