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强链补链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关注点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来源: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字号:【大】 【中】 【小】

杨亚军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国务院各部门和部分省市相应出台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的具体政策。国有企业根据这些政策要求实施了多方面的强链补链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在简要梳理了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和强链补链政策、国企实施强链补链主要措施后,着重分析了国企在强链补链中存在的七方面问题,并据以提出相应的审计关注点:一是针对“链长”职责落实不到位,发挥“强链”作用不佳的问题,应关注“链长”行动的实际效能,促进国企更好发挥“强链”作用;二是针对国产化替代成效不佳,自主可控能力仍需提高的问题,应关注重大技术突破和断链断供风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目标的实现;三是针对国企在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上发挥作用不够,导致部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仍较薄弱的问题,应关注“共链行动”畅通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实际成效,促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四是针对核心企业带头进行“内卷式”竞争,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问题,应关注企业产品价格、负债结构和资金成本变化,促进改善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五是针对创新产品或技术的不完善,影响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的问题,应关注创新产品或技术应用环境的改善,促进国企创新产品或技术质量的提升和管控;六是针对国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失衡,削弱“造链”行动效果的问题,应关注国企对相应产业投资效果和激励、免责机制,促进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七是针对美国等经济体关税政策导致我国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外移的问题,应关注国企应对机制、措施的实施效果,促进降低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风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