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背影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9日】
【来源:湖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背影一直以来都是最受诗人青睐的艺术元素之一。从“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的相思,到“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的娇羞,从“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的惆怅,到“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的豪迈。背影总有一种魅力,让那个与你背立而站的人,无须看清他的容貌,就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无须言语,就足以表达一切。

而当背影与师父这样一个厚重又温情的角色相联系在一起,这份心有灵犀的默契就变成了一场时光接力,一次智力灌溉,一种精神传承。

在《觉醒年代》中,当青年毛泽东决心离开北大,实地探寻中国时,有一场陈独秀、李大钊送别的场景,在毛泽东转身离开时,镜头缓缓拉到远景,将三人的背影定格在了一片朝阳之中,也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现在与未来浑然连接在了一起。

李大钊先生被毛泽东视为“真正的老师”。毛泽东和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一起共事的岁月以及后来长时间的密切交往中,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为后来的一生革命征程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这份背影般的精神指引,才能从《青春》激荡起沉疴中国的活力到《沁园春·雪》抒发出豪迈人生的壮志,才能从《新纪元》呼唤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到《矛盾论》阐述一个科学理论的内涵,才能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带来中国崛起的力量到《论持久战》坚定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心。也正是因这份燕赵慷慨悲歌之男儿的背影,才能不管是在大钊先生惨遭反动军阀绞杀之后,还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至暗时刻,中国革命的火种都没有被黑暗与暴力浇灭,而是以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燎原中华。

光明与理想的光辉就如太阳一样永远不会熄灭,每时每刻既是夕阳也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天空布散热烈朝晖之时。当一个时代沉静地走下去时,也会有一个新的历史开始迈上舞台。一路上会有坎坷,会有艰苦,会有孤寂,甚至还会有牺牲,但传承从来没有停止,时代的进步永远向前。

在我参加工作后,也有幸遇到了一位从工作技能到待人接物都细心教导,从信念意志到体魄健康都严格要求的师父。在一次送别师父回家的时候,看着他转身离开的背影,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著名的解说词“当时光的列车缓缓驶过酋长球场,32岁的亨利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都是自己22岁的影子”。而当徒弟望向师父的背影,则满眼都是自己未来的样子,这份样子或许会让风华正茂的少年少了一些梦幻的色彩,但会让少年的肩膀更加坚实,脚步更加踏实,在一帆风顺时不忘出发的初心,在荆棘坎坷时不辱肩负的使命;在才疏学浅时不耻下问、积极求索,在经验丰富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

诗人余光中在《欢呼哈雷》中有一句诗,“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师徒也是一种轮回,师父的背影就是哈雷彗星定格在苍穹的光影,里面有时光,有智慧,有传承,更有永恒。(何璟阳)

责任编辑:何晓源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