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永志不忘(短文)
——观2017国家公祭仪式有感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4日】
【来源:审计署南京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昨天刚到家,儿子就跟我说“妈妈,明天是国家公祭日。张老师说要小朋友们要站着,低着头,闭上眼睛。”“嗯,那叫默哀”。“妈妈,什么是国家公祭日?什么是默哀?为什么要低着头、闭上眼睛?日本人是不是特别坏?”我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才能跟一个五岁的孩子讲清楚这段沉痛的历史。

其实在他四岁之前,我们就住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旁边。那位被侮辱的母亲托着自己死去孩子的雕像,几乎日日都能见到。儿子还不太会说话的时候,每次经过都会用小手指着那个雕像,嘴里咿咿呀呀。我知道他想知道那是什么,想必他也能模模糊糊感受到那位母亲无尽的绝望与悲恸。父母来南京的时候,也随着长长的队伍进到纪念馆参观。回来后,母亲接连几日唏嘘感叹、夜晚久不能寐。

今天上午,全办组织观看了国家公祭仪式。镜头里的雕像、“哭墙”、一个个遇难者同胞的名字划过……“丁小狗子”,他应该还是个孩子吧,或许父母还没来得及给他起一个体面的大名,只是亲切的唤他“小狗子”。依习俗,起个“贱命”是为了好养活,他的父母自是盼望着他能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如果没有那场浩劫,他也极可能会活到今天,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只可惜,一条鲜活的、本可以有无数可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37年的寒冬。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向多远的未来”。梅汝璈大法官也曾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80年过去了,钟山风雨苍黄,南京涅槃重生。那场生灵涂炭的亘古浩劫在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里似乎已看不到痕迹,但默哀时自动停下的车辆、路边默然肃立的人群、和防空警报一起鸣响的喇叭声和汽笛声,都在诉说,我们没有忘记!历史不能忘记!

我想,今天晚上应该可以给儿子一个好的答复了。默哀是为了悼念,公祭是为了铭记。但铭记历史,不为仇恨,只为和平!我也可以给他听一听哥哥姐姐们唱响的《和平宣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胜,多难兴邦。八十整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高晓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