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形象展示当代中国审计活动的剪影——《审计利剑》创作思考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2日】
【来源:时代经济出版社】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8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了我创作的长篇小说《审计利剑》,令人意外地是小说一发行便引发了媒体与读者的关注与热议。媒体评论说:“作者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全面反映了一次完整的审计历程,全景式展示了具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国家审计工作,成功地塑造了‘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建设立信’的审计人形象;读者评论说:“深度思考反腐问题,揭示了反腐斗争胜利的必然性”;“成功塑造典型人物,弘扬了审计正能量”;“探索小说艺术创新形式,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等等。这些评论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鞭策与鼓励。结合小说展示的内容及相关评论,谈谈创作此书的一些思考。

一、题材与立意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文艺创作题材,无疑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为了真实反映中国当代审计的活动场景,艺术再现审计人物的光辉形象,力求站在世代的高度,用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对金融政策跟踪审计进行了一次回望与展示,而这一回望与展示是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宏大背景下徐徐展开的,呈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当代审计的生活讯息。

宏大的时代背景为审计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丰富多彩的审计活动为展示审计人的形象提供了生活环境,同时也为小说立意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小说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按照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创作原则,力求从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视角审视当代审计活动,在揭示社会矛盾运动中,把握审计活动规律,塑造人物形象,挖掘反腐深度,提炼小说主题。

作品贵在创新,言他人未曾言,写他人未曾写,最忌模仿或照搬,如果一味地模仿或照搬,不仅难以写出新意,还会有重复他人之嫌,必须独辟蹊径,在创新上下功夫,推陈出新。《审计利剑》虽然选取了同类题材,但与同类审计小说不同的是,第一次将金融审计及金融风险纳入了审计的视野,第一次将金融政策跟踪审计作为展示的对象,第一次将审计活动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进行审视,立意的重点是挖掘反腐的深度,揭示反腐斗争的复杂性与必胜信念。其中金融活动中风险隐患的特点与表现形式、金融审计中的审计与反审计的较量,是其它审计小说中不曾出现的情景。因此,我就以此为立意,尽可能放大艺术思维的火花。

二、谋篇与布局

背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空间,题材确定了人物活动的范围,立意指明了人物的活动方向,接着就是重点提炼小说的眼睛(即书名)。从近年来的审计实践看,通过政策跟踪审计,及时揭露了大量不作为、漫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违纪问题,推动了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其过程往往呈现出矛盾的复杂性,审计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及推动反腐斗争深入开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利剑作用,因此,将小说的名字最终确定为《审计利剑》。在此基础上,谋篇布局自然成了构架全书的主要内容。

为全面的、立体的展示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审计活动的规律,以事件发展演变的时间为“径”,以人物活动的空间为“纬”,采用“纵横交错”的方法搭建全书结构。从“纵”的面说,以时间的推移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径线”,全书大体上分三个部分:一至二章作为“序幕与开端”,把整个故事的起因及主要人物联结起来,暗示故事发展的曲折性与复杂性;三章至十章作为“发展与高潮”,是小说发展的主干部分,通过矛盾冲突法将各种矛盾戏剧性地交织在一起,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十一至十二章作为“结局与尾声”,把故事发展的结果逐步展现出来,并引发了社会性思考。从横的方面来说,以空间方位的转换为其“纬线”,采取“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各种事情交织在一起,把不同人物的独立活动有意识地联系起来,从而展示不同的活动场景,拓展了人物的活动空间。这样的结构设置,既从“纵”的方面注意了时间的连贯性,又从“横”的方面照顾了空间的并列性,实现了一“径”多“纬”,变化有序,多而不乱的艺术构思。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事业线与情感线相互交织的方式,布局全书内容,推动情节发展,艺术再现了审计人的活动场景。事业线集中描绘了以东州银行审计为中心,以东州房产公司、万盛投资公司审计调查为重点,全景式地展示东州银行审计的起因、准备、实施、报告、总结的全过程,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具体情节与细节上通过艺术加工,使事物的发展与人物性格的形成完全符合发展的逻辑,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情感线是推动情节发展与矛盾冲突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人物亲情、友情、爱情的集中体现。如对张剑锋亲情的描述主要通过“医院探视”、“夜半电话”、“母亲病逝”等三个场景集中展示的。张剑锋为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把照顾母亲的重任托付给了体弱的妻子,其复杂的心情可想而知,面对突然离世的母亲,在遗像前他是长跪不起,愧疚复杂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工作责任之重、思想压力之大、失去亲人之痛等矛盾纠结,就是通过这些具体情节与细节一一展现出来的,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审计人员崇高形象。

三、思想与艺术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深刻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对照这一标高,在小说创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在主题思想挖掘方面,始终把金融审计放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大背景下予以观察,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格局中予以审视,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予以考量。通过东州银行审计的全景式描述,探索用哲理性的目光与批判的视角,审视人物与事件,探寻人性变化的轨迹,从历史与现实、社会与同个人等方面挖掘孳生腐败的原因。通过对张弛、郭春来、王发奎等领导干部的人性变异、党性蜕变的心理变化的描述,挖掘出他们为什么会从具有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异化为金钱的奴隶的三个根源:理想信念丧失、宗旨意识淡化是其腐败内因;监督机制不完善、责任追究不落实是其腐败的外因;腐败现象交叉感染是其腐败的社会原因。其中,腐败现象交叉感染既与孳生腐败的土壤有直接关系,又与人的病态有一定的关系,集中表现为一些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在监督制约乏力的环境中,逐渐放松世界观改造与自我约束,形成了一种病态心理,成为不受权力制约的特权人物,而社会又放大了这种病态,使之交叉感染,恶心性循环,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后果。因此,下大力气治理有病的社会土壤,净化政治生态环境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大量事实说明:“领导干部没有天生免疫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等治本之策,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海晏河清、乾坤朗郎的太平盛世,才能真正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始终坚持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在细节描述中展示人物性格,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通过矛盾提示冲突,充分展示人物的复杂性格,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奥秘,集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一是以朱宏省长、欧阳书记为代表的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形象,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四个意识”牢固、政治理论素养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强,是人民群众信赖的高级领导干部;二是以周明国、张剑锋为代表的优秀审计官员的形象,他们信念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充满着审计人员的浩然正气;三是以张弛、沈东方为代表的腐败分子的形象,他们两面三刀、贪婪成性、人性变异、阴险狡诈,是人民群众的背叛者,是典型的腐败堕落分子的形象。

审计处长张剑锋是作品重点塑造的审计官员形象,他沉着干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无私无畏,这一形象的是通过与反面典型沈东方与郭春来、内部同事陈娟与赵国华、同学左岚岚及亲情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冲突完成的,也是通过一系列典型环境与细节刻画完成的,成为当代审计人员充满昂扬正气的艺术典型。对不同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度解剖是塑造典型人物的重要特色。以沈东方为代表的腐分子,一方面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精心编制社会关系网,以达到掩盖犯罪真相的目的;另一方面,又相互倾扎、困兽犹斗,人性的变异扭曲在逼真的描写中一一暴露。这样的心理剖析贯彻全书,也穿透了历史,增强了人民群众反腐必胜的信心。

在小说艺术创新方面,始终坚持在继承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创新,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及展示矛盾冲突中提炼观点,在古诗词创作中提升思想厚度。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用鲜明确的观点替代传统小说的数字表述,每章都采用“四言”标题的形式概括本章的主要内容,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与感染力,克服了阅读长篇小说时的冗长之感;同时,根据不同情节和内容的需要,每章都列出若干小标题,增加了文学色彩与文学张力;另一方面,结合故事情节发展需要及典型人物塑造的需要,创作了大量古诗词,并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用诗词归纳提炼不同的观点,赋于小说以象征意义,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用格律严格的古诗词反映当代的审计内容,既是一次有难度的挑战,也是一次小说艺术的创新。作品中先后创作了《审计》、《审计人》、《念奴娇。审计抒怀》、《蝶恋花。审计抒怀》、《不忘初心》等反映审计人情感与志向的古诗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审计人》:“胸怀社稷敢担当,一任平生护法忙。驰骋山河行万里,纵横风雨历苍桑。聚凝正气成利剑,力挽满弓射腐狼。驾驭风雷驱瘴雾,扬清激浊富家邦。”《念奴娇.审计抒怀》:“职责神圣,扛肩上,家国重托铭记。万水千山总关爱,纵横山河千里。依法担当,文明从审,激浊扬清气。誓言无悔,雨霜风雪何惧。  评点经济责任,考量功过,纠正违法纪。推动改革惩腐恶,维护公平正义。心系苍生,胸怀社稷,不负平生意。志存高远,会当千顷澄碧”。《蝶恋花.审计抒怀》:“一往情深深几许,雪雨风霜,不改平生意。驰骋山河千万里,为民激浊扬清气。   促进和谐强社稷,心系苍生,维护民权益。法典在胸无所惧,扫除尘雾千澄碧。”再如小说结尾处的七言绝句:“逐梦天涯到夜阑,担当尽责守家园。经年风雨红尘里,未染初心一寸丹。”则生动诠释了审计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豪情壮志及无私奉献精神,有力地深化了小说主题。

四、总结与思考

作为一幅展示当代中国审计活动剪影的长篇审计小说,与传统小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将故事发展过程及结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思考,看似画蛇添足,实则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小说整体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我国审计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发展路子,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审计利剑》所展示的故事,无疑提供了新的、有益的探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审计安全问题,已成为审计科学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审计安全主要包括审计涉密安全、设备安全、资料安全及审计人员的人身安全等。审计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就必须坚持依法审计的原则,依法揭露和查处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种风险隐患,依法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乱纪问题,同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而这一切都涉及审计的安全问题。腐败问题往往与黑社会交织在一起,其背后往往都有黑恶势力的影子,小说中所反映的黑恶势力袭击事件,无疑给审计人员以深刻的警示。因此,在现实的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应坚持把审计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增强审计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审计安全的防范与控制措施,这是确保审计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是审计创新问题。现阶段,包括金融审计在内的各专业审计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审计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审计的组织模式创新与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已成为推动审计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实中审计创新动力不足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创新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工作中还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一切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还不适应“多专业融合、多角度分析、多方式结合”的审计组织模式,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把握不准确,对一些关键证据的取得还缺乏科学的方法,尤其是缺乏“临门一脚”的方法本领,从而导致一些重大问题长时间无法取得突破。突出表现为,每个项目都能按照审计方案的要求完成“规定动作”,但不善于在规定动作之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项目特点选取“自选动作”,从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巩固和扩大审计成果。小说所展示东州银行审计的过程则说明了强化创新意识与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三是大数据运用问题。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审计人员不掌握“三化”的生成机理及运行特征,将会在海量信息数据面前变得束手无策。因此,熟练掌握“三化”原理及运行特征,尤其是大数据的采集、储存、转换、分析、运用等基本功能,是搞好审计的必修课。就现实情况而言,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还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方法,不适应大数据的采集与运用,审计手段与方法滞后,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目前管理体制原因,各行业、各单位之间信息数据管理存在条块分割、信息共享机制未形成,一旦审计超出了本单位或本系统之外,采集信息将变得十分困难,既增加了审计时间,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小说中所反映的某些单位审计取证难,形象地说明了大数据运用的重要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科技强审,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提高审计监督、过程控制、决策支撑能力,努力抢占审计事业的制高点。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事这项工作的审计人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伟业,本人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无尚的光荣与自豪。在与同志们的长期摸爬滚打中,深感审计人的品格之高尚、家国情怀之浓郁,担当意识之强烈、奉献精神之可贵,是圆梦中华征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每想起这些总让人感慨,也促使我对审计工作的进行系统性思考。基于这些考虑,我将近年来组织参与的、发生在身边的以及与之关联的故事,进行了一些梳理与艺术构思,当然,与优秀的文学作品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据说,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是透过白纸黑字,将作者的人生体验、思考与感悟灌注到读者心中。对于仅有业余作者水准的我来说,是一个难以达到的标高。如果《审计利剑》能够给各位读者带来些微的联想、借鉴或触动,将是对本人最大的奖赏与鼓励。(康俊廷)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