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补上《论语》这一课(07-3-16)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16日】
字号:【大】 【中】 【小】

 

    最近,某市审计局给全体干部职工,送去了一份新年礼物: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于丹《论语》心得。不少干部职工阅读后,都觉得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怦然心动、拨开迷雾、豁然开朗的感悟。还有人将这本好书推荐给亲朋和小孩,分享圣贤的智慧光芒。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用中学生都能明了的语言文字,演绎了那些沉睡在人们记忆中的隽永话语,解析了社会人心灵的种种“病灶”,焕发了古老典籍的价值和魅力。于丹每到一处开讲《论语》,都是一票难求,济济一堂。有人甚至用孔子是永远的,人民需要于丹,来表达惊喜和欢欣。同样,于丹《论语》心得一入审计门,便受到追捧,也是预料之中的。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内心的那份淡定、从容、平和、快乐、幸福等美好的东西,正被沉重、迷茫、苦恼、戾气、震荡等不好的东西所覆盖、占领。街头因小小擦碰,就能引起激烈争吵,甚至血腥的冲突。有人将其喻为“一根线头,就牵出了整座棉纺厂”。一位被审计单位领导委婉地指出,审计人员业务精湛,执行“八不准”严格,就是“三大”:口气大、脾气大、架子大,要好好改一改。这“三大”何尝不是社会人不良心态和情绪,在审计人身上的感染和体现。

    前不久,李金华审计长首次诠释了文明审计的内涵。他对审计人员的待人接物、遵纪守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简约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暴露出的不文明审计、不和谐审计问题,进行的一次集中纠偏和矫正。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后,我们便会意外地发现,李审计长的诠释,连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渗透了许多“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论语》所讲的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人生之道等,能帮助我们更深地领会把握文明审计的内涵,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使我们远离红尘纷扰,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活得有价值、有快乐。

    经过两千多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论语》已然可称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元文化”,古人推崇其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当下,许多人开始自发地“补课”,开始学习《论语》,体味那些已经传诵许久的道理,去汲取人生的智慧和能量。但愿越来越多的审计人,也成为这补课大军的一员,“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李德志)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