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路上的平凡人生——电视剧《审计报告》观后感(06-1-16)
【发布时间:2006年01月16日】
字号:【大】 【中】 【小】
 
    2005年11月20日至25日,中央电视台第八套节目于每晚黄金时间,连续播出了首部反映审计部门依法审计的20集电视连续剧《审计报告》(以下称“《审》剧”)。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反腐倡廉力作,具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该剧成功地塑造了方宏宇、童北海、罗晓惠等有血有肉、令人佩服的审计领导干部形象。他们在亲情与友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令人振奋,在困难与困惑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令人鼓舞。

    作为与剧中人物从事同一职业的笔者,对此剧的艺术性与影响力不想作稚嫩的品评。而对《审》剧所揭示的现时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则有感而发。

     有感之一:延伸审计受到限制,是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瓶颈。

    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是资金流动的广泛性和不定向性。作为国家财政资金的第一监督者,“以规范宏观经济运行秩序,制约局部经费收支行为”为目的各级审计部门,在依法实施审计监督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其实施审计监督的范围,就不应该受企业所有制性质的限制。     
  
    《审》剧中的“审计署驻信州特派办”在对“华西省”交通厅所属的高速集团实施审计中,对相关的私营企业进行延伸审计时被拒绝,而且被拒绝的理由是有法可依。审计人员对此确毫无办法,显得既被动又尴尬。类似于《审》剧中的这一事例,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并不少见,其被动和尴尬的局面并不亚于《审》剧。说是审计人员的被动和尴尬,其实是现时逐渐健全的法制社会对《审计法》的“挑战”。因为现行的《审计法》没有规定审计部门对私营企业单位有审计监督权。实际工作中,被延伸审计的私营企业,对审计部门的审计可以说不。

    近年来,发生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内的大部分经济犯罪事实证明,国有资产的流失去向大部分是非国有制企业,其赃款赃物的转移过程几乎都与私营企业有关联。现行的《审计法》如果不在此方面有所突破或予以修正,以尽快适应现时的客观要求,势必要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瓶颈。

     有感之二:审计监督的工作环境,是防范审计职业风险的难点。

    所谓审计职业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在实施审计监督中发生与审计职业相关的人身伤害、精神损害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风险。审计职业风险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一是现行《审计法》执法主体难以实施,二是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受到制约;主观原因一是审计机关的自身建设,二是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针对《审》剧所反映的问题,笔者有感而发颇多,在此不做累述。只择取现行《审计法》对防范审计职业风险的可操作性问题浅谈己见。

    任何文学与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媒体和民众的共鸣,是因其来源生活,贴近于现实。《审》剧播出后,能够产生思想震撼力的重要之因是其与现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审计职业风险问题,虽然在《审》剧中没有直接提及,但剧情的头至尾;审计人员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风险的威胁。可以说,审计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审计的“利剑”在刺向腐败犯罪行为的同时,审计人员的本身也面临着被打击报复的可能性。

    《审》剧中的“华西省”审计厅岳厅长,就是因为审计交通厅所属的高速集团,而被“发配”调离。“审计署驻信州特派办”副特派员童北海,正是因为审计商业银行使其独生女下岗待业。特派员方宏宇所受到的报复更多。有无中生有的诬告、放火烧汽车的恐吓、暗中要求审计署将其调离等等。这些打击报复,哪一次不是令人触目惊心,悲愤不已?哪一回不是心有余悸,险像环生?对于此类的报复行为,审计人员确显得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孤立无援。

    现行的《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尽管明文提出了对审计人员报复陷害行为应追究法律责任,但其条款过于空泛,执法主体含糊。对向审计人员实施威胁、恐吓、侮辱、诋毁的最常见精神损害行为,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执行的措施。审计过程中,纪检、公安、检察等相关的执纪、执法部门应该介入的时机,申批的程序,协助的方式和配合的事宜等相关规定都不够明确。

    一项法律或法规的出台,只有依据性,而没有可操作性,就失去了立法的意义,是只能依据而难以执行的法律。只强调实施监督的重要性,而忽视实施监督保障性的法律,是只能惩治违法者而不能保护执法者的法律。即将要修定的《审计法》,要按照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在此方面尽可能的有所充实和体现。否则,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将越来越艰难,难以防范审计职业风险,势必成为审计工作不可逾越的难点。

     有感之三:审计人员的团队作风,是审计工作攻坚破难的必须。

    古往今来,任何英雄豪杰成就大业都需要众人的鼎力相助;所有名垂千古的事业都是靠集体的力量铸就而成。在唐朝的唐玄宗时期,蕃镇权臣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李隆基提拔大将军郭子仪领兵平叛。这样一来,另一名大将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两人过去曾因一些事情上的误解而闹过矛盾。郭子仪深知,要想平定叛乱,必须取得李光弼的全力相助。于是他真诚地找李光弼谈心,在战前就及时地释解了相互的前嫌,并且在后来的平乱之中密切配合,终于平定了安禄山之叛,得到了唐玄宗的褒奖。正是这种团结的力量,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才会使他们获得了平叛的成功。试想如果当时郭子仪斤斤计较,借此机会来整治李光弼,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审》剧中“审计署驻信州特派”办的两位主要领导,在最初的磨合与后期的配合上与古时两位将军的经历相似。只不过在初期的磨合上,两位主要领导的心胸没有像军人那样直爽,释解的时间没有向古人那样快捷。导致“信州特派办”审计组在发挥团队作风上过于迟钝,使其部属们在猜测两位直接领导各自的意图上费尽了不少心力,错过了工作进展的最佳时机。工作中必然是外扰内乱,危机四伏,不尽人意。

    政府审计不同于内部审计,审计的范围易宽不易窄,人员易多不易少。操作起来每一程序环环相扣。审计组的每个人员分工明确,各自联系紧密,而且又相辅相成。特别是在现时的社会环境下,每个审计人员的相互配合意识,和集体的荣誉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团队的协作精神就是一个审计集体的灵魂。审计领导者的博大胸怀,敏锐的协调艺术,就是一个审计单位的支撑。“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审计人员以最佳的组合,发挥出审计团队最好的作风,才能进一步揭示与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只有审计人员互通审计信息,共同寻找审计线索,相互提醒关键的节点,才能共同摆脱困惑,一起战胜阻碍;只有各自在生活上的多关照,思想上多沟通,性格上多磨合才能集思广益,共同到达胜利的彼岸 。(作者: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栾桂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