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芦苇
郭在勤(江苏省阜宁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我的童年是在故乡的芦苇丛中度过的。
    冰雪化尽了,东南风变得暖和了,我和儿时的伙伴伏在河沿上数着刚刚冒尖的芦根芽——一点小小的绿色,跟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样,顽强地传递着一个信息:春天到了!
    下过几场春雨,芦芽便忽地长高了几尺,亭亭玉立,还长着几片可爱的长叶子。我们便摘下叶子,拣宽一些的做芦叶船,在清澈的小溪边打水仗。把窄一些的留着卷芦哨,技术好的可以一叶一叶接着卷下去,就跟个真的喇叭一样长,吹起来宏亮而清脆,在初春的田野里,这是浩大的乐队,也是动人的歌唱。到了端午,家家都要摘芦叶,那是用来包粽子的。村子里到处洋溢着煮过以后的芦叶的清香,空气仿佛也都被熏醉了似的……。
    秋天,芦叶黄了;冬天,芦花白了。芦苇也失去了春夏时的风姿,变得干黄了,那时它或成为家家户户的燃料,煮出香喷喷的饭菜;或成为巧妇手中的彩带,编织成渴望富裕的梦。芦苇从此便灭绝了吗?不!来年春天,又有更多的芦芽葆青,又有更多的芦哨歌唱,我的故乡又一次掩映在绿色的芦苇丛中,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这就是芦苇的可贵之处——它的出生和成长,只是为了别人,而决不白占一席之地。它的用途之广,大至造纸、编织工艺品,小至燃烧,自始至终都充盈着献身精神。就连那不起眼的芦根也又甜又脆,不亚于苹果和梨子,芦根晒干了,还是一味难得的中药。它们的祖先是这样,后代也是这样,从不以功臣自居,从不向土地索取什么。没有它,故乡的冬天将会格外寒冷,而春天也绝不会生机勃勃。
    在我的梦中,芦苇也是变化多端的。忽而,在春天,它就像我少年时代一起长大的邻家女孩那么秀气、朴实;忽而,在冬日,它又像我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村头的小河边,摇晃着年迈的身躯,盼着游子的归来……。
    管它像什么呢!我自己就应该是一根芦苇——一根能够发出声的芦苇,一根能够变作火的芦苇……。(郭在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