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功利删除了朋友(短文)
李先秋(湖北省团风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字号:【大】 【中】 【小】
    欣读习近平首发于上世纪90年代的《忆大山》一文,感思良多。此文系习近平追忆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期间,以及调往福建担任更高职务,其间十余年与已故作家贾大山历久弥坚的友情交往。全文饱含真情,令人动容。捧读数遍,掩卷长思,我被文中所描叙情景深深打动,并从中悟出些许交友的感慨。

    有次我回老家,机缘巧合,正赶上几个高中同学聚会,毕业时我们相约,每年相聚一次,开始还像那么回事,后来变成断断续续,最后就成了偶尔。

    不会有人自认不重友情。但相对于爱情、婚姻,甚至升迁,友情就次要多了。只有遭受失意或打击时,才会想起来自被遗忘角落里那些曾经关心和支持过自己的好友。

    有了这样的领悟,我决意寻找一位似乎已经蒸发了的旧友,因为是她曾帮我走过了人生最艰难、最痛苦的时期。

    毕竟已经二三十年没联络过了,最后的资料是她当时公司的电话,公司现在解散了。手机?QQ?E-mail?我们离别的那个年代,一个都没有。

    我是那种不太喜欢同学聚会的人,更少参加普通社交性的聚会,何况旧友已有了婚姻和自己的家庭。那段时间,我频繁打电话或者约会,几乎求遍所有同学帮我寻找旧友的消息。

    从习近平《忆大山》这篇文章,联想到我寻找旧时的朋友,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朋友关系?生存压力?环境改变?性格差异?一次误会?其实都不是,是功利。看看我们的通联载体:博客,手机,QQ,E-mail,MSN,名片簿……似乎都在经历一个相似的变迁:启用伊始,添加好友,每每有事相求,结果找不到最需要的那一个;然后逐一清理,再添加新友……

    保留的,往往是事关升迁的领导、上司,或是涉及财富的一大堆客户,因为一些现实或功利性的目的,隔三差五地需要保持联络;删除的,多半是可有可无的故友,比如那些曾经无话不谈、却因生活各奔东西、日渐疏远的死党;比如那些接触不多、却也交浅言深的故旧;比如那些虽是萍水一面,却互生倾慕、意欲深交的邂逅……

    直到有一天,才蓦然发现,难过失眠的午夜,翻遍所有名单,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旧友……这似乎有些凄惨,可我们仍然揣着思念,相忘于江湖。

    生活就像园林,朋友就是风景。不断前行,移步换景,新人依次登场,相见颇多欢喜;蓦然回首,旧人却在时空的更叠里,与自己不经意地走散。

    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可朋友的流失,终究是躲避不了的现实。但比流失朋友更可怕的,是心情的淡漠。只要不丢掉那份与人交往的兴致和诚挚,或许那些渐行渐远的温馨友情,还是会在前路的某处,从我们心底暖暖地回流……(李先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