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背篓背出的“孝爱”(短文)
宫秀娟(山东省乳山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五月,鲜花烂漫,暖风习习,一个温馨美丽的母亲节又即将迎来。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篇《背篓上的母亲》的新闻报道图片,图片是年近半百的儿子向明迁背着87岁的母亲(黄先秀)走在蜿蜒崎岖的山道上,多次被这温情的画面深深地感染着和打动着。
    
    文章写到,黄先秀老人虽然身体状况并不太好,平时不常出门,但她特别喜欢阳光,除了夏天以外,只要是晴天,都喜欢去晒晒太阳。她的儿子们虽然都已年过半百之龄,却都尽量满足母亲这小小的喜好。并且,几个兄弟家里平时都有摩托车代步,但他们都尽量用背篓背着母亲出行,因为母亲年纪大了,经不起颠簸,“万一摔了就更不得了啊。”几个儿子,挨个背。尽管他们年纪也大了,但从不让别人背,甚至连孙儿辈的孩子们也不让。山路难行,从三儿子到四儿子家两公里的山路,通常要走三个小时。这种对母亲发自内心的孝爱,感动着每一个人;这种传递孝爱的正能量,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子孙孙。
        
    是的,世上万物皆有感恩母亲辛苦养育的感恩情怀。古语云:鸦反哺,羊跪乳。小乌鸦出生后,乌鸦妈妈就一刻不得闲,天天风里来雨里去的飞来飞去觅食,一口一口地喂养孩子们。待小乌鸦们长大了,乌鸦妈妈老了,孩子们又每天出去找寻食物来喂养妈妈,从不感到厌烦,直至死亡,这就是乌鸦反哺的感恩回报。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记载:此鸟出生,母哺60日,长者(长大了以后)反哺60日,可谓慈孝矣。羊妈妈生下小羔羊后,每每给孩子们哺乳之时,小羔羊们都是情不自禁地双膝“扑通”跪倒在地,以表达哺育之恩。黄香温席,鹿乳奉亲,卧冰求鲤……众多的感恩母亲的孝爱,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孝文化。小小背篓,背的是母亲,却背出了儿子们对老母亲的一片孝爱。
    
    孟子语: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就是说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的心意,便不能为儿子。朱柏庐在《朱子家训》写道: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就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中国古代诗歌《劝孝歌》中写道:“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冰心曾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莲心,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荫?孝敬父母,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敬重,又怎么能去关别人呢?生之恩,血浓于水;养之恩,情大于天。父母对儿女的付出,我们倾尽一生都难以回报。
    
    懂得父母的恩情,就要及时地去一点一滴地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对母亲的感恩,有很多种方式。或为年迈的母亲做点可口的饭菜、洗洗衣、洗洗澡,或为行动不便的母亲提供行走的方便、让她们能够每天外出看看风景,感受风和日丽,或陪孤单的母亲说说贴心的话语、听听母亲的心声……孝爱的表达千种万种。就如同,天天用小背篓背着母亲外出晒太阳的儿子们,他们孝敬母亲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更是心灵上的贴近和呵护。只因母亲有了这一小小喜好,他们就坚持去用小背篓背着母亲,风雨无阻,日久天长地不放弃,不厌倦、不推脱,争着去做,想着去做,急着去做。“几个儿子都蛮孝顺。一过年,他们都争着接我去团年,抢着接我去吃饭,我去哪一家,哪个儿子就拿背篓来背我。每每说起,年近90的黄先秀老人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和满足。是的,只要是老母亲幸福开心,儿子们就高兴去做、愿意去做。“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从小小背篓的里,我们不难看懂,为父母尽孝,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让父母感觉到幸福满足了。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就是告诫我们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应该高兴,一方面应该害怕。害怕是因为父母又年老了一岁。母亲一年一年变老,趁着母亲还健在,做儿女的一定要尽孝,一定不要空留“子予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母亲节,谢恩节,谢尔慈,谢尔恩,谢尔予我之今生。”
    
    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从每天给母亲倒一杯水、端一碗饭、洗一件衣、说一句暖心的话做起,感恩我们的母亲,孝敬我们的母亲吧! (宫秀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