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梦故乡年(短文)
刘军胜(湖北省石首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3日】
字号:【大】 【中】 【小】
    离开故乡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了,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故乡离我渐行渐远,一进腊月,我就记忆起老家过年的味道,故乡年味浓,镌刻在脑海的故乡年味梦里萦绕。

    故乡的年味是幸福的。孩提时代,我感觉农历冬月特别冷,那个时候就哈着热气数着快过年了。想着过年,我和弟妹眼睛里就闪亮着滋润的光。因为,可以吃到肉和鱼了,可以穿上新衣裳了,可以得到压岁钱了,可以挨不到板子听不到训斥声了。虽然日子不长,但那是一年里赠给我们幸福的浓缩。老家的腊月,才是真正的腊月,还没有放寒假的时候,那荷塘里就结上厚厚的冰。冰天里,我们穿着母亲缝制的棉衣棉裤和棉靴,背着书包,一路走一路摔,一路欢笑上学。路两旁的杨树,满身披挂着尺多长的冰棱,寒风一吹叮铃叮铃地响。一眼望去,厚厚的积雪把地里的庄稼捂得严严实实。天也白地也白,多看几眼,我们的眼光也灿灿地白了。电线上,有成排的小麻雀得瑟着唱着它们的歌,雪地里看得见灰色黄色的野兔被顽皮的狗儿追着,看到那情景真是太幸福了。

    故乡的年味是忙碌的。记忆中的小时候是大人望种田,小孩盼过年。腊七腊八搬刀杀,说的是故乡小年腊月二十四前的日子,父母亲就开始备年货了。早在大集体时,生产队里宰了猪宰了牛,鱼塘里起了鱼,按人口按工分,分成一堆堆的领回去,父母亲就忙着腌制成腊货,我和弟妹跟着大人的屁股转,人人堆满笑脸,个个喜气洋洋,就像打了胜仗一样。记忆里的年味,是父母亲的辛劳,他们用勤劳而灵巧的双手为一家人制作过年的食品。他们制腊货,腌鱼、腌肉、腌鸡;炒腊锅,备下炒花生、炒豌豆、炒米粉子;熬麦芽糖,扯出麻糖和切出麻叶子;磨豆腐,做豆腐圆子、臭豆腐、霉豆渣;蒸糯米,做糍粑、年糕;炸油货,发面饺子和荷叶片、酥鱼快、酥肉圆子和藕圆子;还要起卤锅,卤素肉、莲藕、海带、豆腐干子、千张皮,父母亲就这样一直忙到腊月三十。

    故乡的年味是火红的。红色的年画,红色的对联,红色的福字,红色的堂匾,红色的新衣,红色的盖头,红色是故乡最盛行的颜色。年三十,母亲做着年饭,我就在门前摆张大桌子写对联,只要我一搬出桌子,摆好笔墨,村子里的人们就拿来红纸,说我是读书人,让我代劳写写吧。墨迹未干的对联,摆满在大方桌子上,红色的色调,浓浓的墨烘托得喜气冲天。打扫扬尘,贴好对联,祭拜先祖,就开始点燃团年的爆竹了。那鞭炮一声声一阵阵,从白天响到夜晚,鞭炮火花映红了老家的天空。老家的团年饭大多在晚上六点钟开始,十大碗年饭菜丰盛可口,蒸鱼蒸肉蒸藕蒸萝卜丝,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酒坛子、酒瓶子,闻着酒味就使人有几分醉意。乡亲们说,哪家的酒味浓,哪家的日子就最红火。

    故乡的年味是热闹的。老家从正月初一就开始闹春了,乡亲们舞狮舞龙、耍蚌壳、踩高跷、划采莲船、唱花鼓戏,敲锣打鼓,唢呐声声,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是乡亲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记忆里最深的是舞狮,大年初一早上舞狮队就开始直奔每家每户,户主在自家屋梁上掉个红包,舞狮人通过高超的舞技取下红包,户主还特地给一包喜烟。舞狮不能遗漏人家,遗漏了会被认为瞧不起别人,户主会窝火的。正月十五,乡亲们像赶集一样去观看舞台狮子。那天,临近村的舞狮队都要参加比赛,舞台搭建在生产队的晒谷场上,用十三张大方桌逐层垒叠上去,顶层放上一张四条桌腿向上的小方桌,舞狮人从一张张大方桌玩上去,最惊险的是在最上层的小方桌上狮子“倒挂金钩”。乐此不疲的乡亲们,就这样图一个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活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新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故乡的年味是一种传承于冥冥的心灵深处,承载着厚重文化底韵的味道。(刘军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