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道光帝补裤”说开去(短文)
杨文忠(江苏省响水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清末民初的《春明梦录》记载,道光帝喜穿湖绉裤子,有一次裤腿上破了一块,命内务府拿去修补。裤子补得天衣无缝,道光帝非常高兴,但听说花了白银三千两时,顿时龙颜大怒,因为这在当时相当于买一百条新裤子的价钱。内务府员却振振有词:“皇上所穿裤子,用的是花绉料子,剪过几百匹,很少有花头适合的,所以就费了这许多银两。”道光皇帝听后,只好作罢。   道光皇帝补裤子,无非是想在尚俭戒奢方面,给天下放一个好样子,亲自倡导一种好风气,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内务部却曲解了皇帝的意图,认为这是皇帝老儿舍不得丢下那贴身的物件,再加上,在官本位思想浓厚的清代,能够让龙颜大悦,也是自身的职责和幸事,趁机表现表现,让皇帝老儿开心,说不定还能落个一官半职,况且花的是公家钱,内务府因而不惜断锦百匹,花了百倍之费,把破处补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

“道光补裤”虽过去了若干年,但这种“买椟还珠”之举,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笔者就听说过一件事,一位老领导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很不习惯越穷还要胡吃海喝那一套,便怀念小时候吃过的荠菜饺子。地方领导连忙应允,派两辆吉普车和七八个人,到田里挖刚刚冒青的野菜。整整忙活了一个下午,总算凑足了一顿饺子的馅儿。这位老干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荠菜饺子,一边啧啧称赞:“这样好,这样好,以后你们不要再把我当客人,不要搞那么复杂,就弄这些土菜,我吃了倒心安。”不曾想,一个工作人员,无意中道出了这顿饭的来历。这位老干部听了,怔了好半天,默默放下筷子,一句话没说就离席了,从此再也没回来过。

还有,在“三讲”期间,笔者也遇到过一些类似事。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与群众实行“三同”,很想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但下面的人为了让领导少受些苦、少受些累、少受些罪,精挑细选“三同户”,明确要求所选户必须是经济富裕的、住宅宽敞的、家前屋后干净的,而且是无老人(老人不卫生)、无婴儿(婴儿会哭闹)、无病残户(防止“后遗症”)。有的还搞“三陪”,秘书、记者、地方领导前呼后拥,浩浩荡荡。至于日常生活必需品,从吃的、喝的、服的(常用药)到穿的、用的,也是一应俱全,就差没把氧气瓶扛上。有的还千方百计从山里、水里、田里寻些野味,说是让领导尝尝鲜,补补身子。

无论是道光皇帝,还是文中的老干部和下基层的领导干部,不能说其本意和出发点不好,但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却被下级误会和曲解,结果闹出了许多啼笑皆非的笑话和离谱的事。除了下级理解有偏差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些下级的官本位思想和欺下媚上思想作祟,抑或心术不正,借机讨好巴结上级,为了实现自己的种种“小九九”。同时,也与领导干部对下级的作派批评制止不力有关。助长这种风气,必须使官本位的思想沉渣泛起,导致严重脱离群众,污染健康的党内关系,更会滋长奢侈浪费和弄虚作假之风。所以,需要肃清这类“皇帝补裤”的封建遗毒,还一片健康纯洁的党内关系。如此,“道光补裤”这类得不偿失的事情才不会重现。(杨文忠)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