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别人,从尊重隐私做起(短文)
杨文忠(江苏省响水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3日】
字号:【大】 【中】 【小】

同学小王,春节回老家,与家人聚在一起,扯起了近况。谈起收入,家人都挣得不少,只有他去年工资去年只涨了区区百元,所以都不好意思开口。这也罢了,谈到他个人问题,在回答“快30了,对象谈得怎么样啊?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等询问时,他就有点不胜其烦了。

由于工作忙,小王这些年没时间谈对象,婚姻大事就此耽搁。每次过年,都觉得无颜面对家人的关心。他甚至想,不回去过年,一个人到外面旅游去,省得心烦。可敌不过亲人团聚的吸引,还是乖乖踏上回家路。每次回来,他都祈祷,不要有人问这个敏感话题,让他过个安生年。

他知道,家人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关心他一下,或者满足一下好奇心而已。但他却有难以诉说的隐私和不如意,默不作声又不好,只好以“呵呵”,来不尴不尬地付之一笑。

小王的遭遇,可以说是个普遍和典型现象。一些人与熟人、亲友、同学、战友见面,总喜欢扮演“探长”角色,打听别人的隐私,什么大龄青年的婚期啊,公务人员的收入与升职啊,家住在哪个花园小区啊,上学考试成绩啊,有没有拿到三好生啊,在哪里发财高就啊,小孩有没有考上公务员啊,开的什么车子啊,等等,不一而足。有的还刨根问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难缠得很。有时不得不叫人恼羞成怒。

如果情况好,说说、比比也无妨,说不定还博得几句赞美,可是,不少人过得并不容易,有的还不如意。没有人问,倒也心静如水,相安无事,穷富都是一日三餐、睡一张床。问了。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把不好的情况全部抖出来,就可能挫伤自尊自信心。于是,很多人都感到纠结、为难甚至讨厌。

有时,相谈甚欢的交流,突然加入这一“插曲”,便会立即“拉闸熄灯”,不欢而散。难怪有人虽然回老家了,但为了清静,出去找同学玩,也不愿待在家听爸爸妈妈的关心、询问和唠叨。有的同学会,变成了炫富会,已失去了叙旧情、添温暖、鼓干劲的本义,不少人都望而止步。

在这个问题上,古人和现代人都有同感。就连修养颇深的梁实秋,对爱打听别人隐私的嗜好,也很是不感冒和厌倦。为了免遭社交不快,他在一篇文章中,事先就约定了话题禁区:“我常幻想着‘风雨故来人’的境界,在风飒飒雨霏霏的时候,心情枯寂百无聊赖,忽然有客款扉,把握言欢,莫逆于心,来客不必如何风雅,但第一不谈物价升降,第二不谈宦海沉浮,第三不劝我保险,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这真是人生一乐。”

由此观之,不好问的不问,不好谈的不谈,真的是一种文明素养、处世智慧和理解体贴,体现了对人的尊重、爱护和善意。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与别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别人,呵护别人,多给别人带来安宁和快乐。在别人“私人领地”和“灵魂禁区”的门口,要睁大眼睛,看清楚有没有“非请勿入”的牌子。如有的话,就要及时刹住嘴上的“火车”,不要给别人“跑”来烦恼、难堪和尴尬。就是以关心别人的名义,也不要任性,我行我素,不知各位看官以为然否?(杨文忠)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