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文人(短文)
王卫东(山西省审计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中国古典造景,称人文环境。好景须有好文。西湖柳浪闻莺、三潭印月,文景相合,诗意盈然。晋祠的故事源于桐叶封弟,李世民亲临体现皇家气息。历来文人骚客撰文题词颇多。而小时候更觉得亲近普通人的是水母娘娘坐化泉水之上、壮汉舍己为民油锅里捞钱分河水、铁人逃跑黄河边被人点化的故事。

一个景点,揉合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景以文存,文以人胜。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至今让山西、安徽等争名夺利。争名字归宿地,说穿了就是争利益、争文化。梁衡的《晋祠》入选中学课本是当代写家的典范。为晋祠做了多少年的免费广告宣传,为晋祠旅游收入做出巨大贡献。

三十年前,在晋中文联读书班学习时,听过梁衡老师讲散文写作,对杨朔散文的程式进行解剖批评。那时,他还在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工作。今天再读《晋祠》,因为去过多次,倍觉亲切,一路走来,随步换景,层层递进,融景物历史于一体,发思古之幽情,赞叹自然之壮美。

由此联想到,余秋雨《抱愧山西》发表掀开晋商研究热潮,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成为旅游热点。冯骥才热衷古村落发现榆次后沟古村,耿彦波开发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大同古城,如今再投巨资开发晋阳古城,都是因为对地理历史文化的挖掘,才使普通砖头沙子水泥堆砌的建筑,富有文化和经济的价值。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像梁衡、余秋雨、冯骥才这样当代的大家大腕,真应该像徐霞客一样,玩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像杜牧一样,为后人留下千古传颂的文言绝句,让后辈儿孙争吵杏花村。就杏花村三个字,让子子孙孙吃喝无忧。(王卫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