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书瘾(短文)
刘玉新(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3日】
字号:【大】 【中】 【小】

听父亲说,他解放前读过两年私塾,记性特好,至今还能一口气把《三字经》背下来。解放后他又读了三年半小学,在村里算是认得几个字的人。他最喜欢读的书要算《三国演义》了。

小时候,记得他的枕边经常放着一本老版本的《三国演义》,泛黄的皮纸,线装,封面已经掉了一半,里面全是毛笔小楷,字很小很小,但一笔一画却十分清晰。每天收工回家,吃完饭,他总要借着昏黄的灯光,读上几页,有时半夜了,他还点着个煤油灯在读。这几年,父亲的视力差了些,但仍喜欢读书。有一次夜里,我在门缝里悄悄一看,父亲戴一副老花镜,怀里拥着一床被子,就那么歪在床头,一看就知道又在读《三国演义》,那双粗糙的大手一只托在书底,一只五指伸开,轻轻按住书面,读得十分专注。

农家的雨天,没法下田干活儿。父亲就正儿八经地搬把椅子,坐在桌子边,一读就是半天大半天,而且这么多年来百读不厌,我们兄妹几个就常笑他读三国读上了瘾。父亲并不答话,在淅沥清脆的雨声中,依然读得那么津津有味。

父亲每次到我这里来,只要稍稍有点空闲,必定从我的书架上抽出《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哪怕只读一晚上,哪怕只读短短的几页。

去年的腊月二十,我把父母从乡下接来过年,本想好好地陪他们玩几天,打打牌,逛逛街,再给他们买几件衣服,顺便也好让他们看看小城的街景。哪里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还没起床,就听见客厅里父亲搬动椅子的声音,妻在被子里用肩拱了拱我说,你去看看,是不是爹昨夜没睡好,折床了?我披衣起来一看,父亲坐在椅子上正捧着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呢!我回来悄悄地在妻耳边说,爹的书瘾又犯了。

父亲读《三国演义》,读得很上心,也读得很精细,他从不讲速度,一行行地慢慢读,有时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在读,读到特别精彩的地方,他绝对要回过头再读一遍。他对三国那一班文臣的口才佩服得五体投地,好多次他绘声绘色地跟我们讲“诸葛亮骂死王朗”“秦宓难倒张温”的故事,讲着讲着就背出一大段来。父亲读《三国演义》还喜欢对着地图读,找隆中,找荆州,找西川,——孟获大概占据的是云贵一带吧?听到他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我们就忍不住在一边偷偷的笑,母亲就悄悄地说,看你爹个书呆子。

年前年后,我们一大家人在一起,读书看电视,话题不知怎么就扯到了《三国演义》,一说到魏蜀吴,父亲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仿佛成了“话说三国”的栏目嘉宾。他讲三国,最喜欢从“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开始,象个哲学家,在讨论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又像个政治家,在分析天下形势,纵谈古往今来,讲得那样神采飞扬。父亲最喜欢三国的“三”字,他常常挂在嘴边的是“桃园三结义”“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三分天下”“一计害三贤”一直讲到“三国归晋”,如果中间不是有人打断或是抽烟喝茶,父亲会一直滔滔不绝地讲下去,那副烂熟于胸的神情常常让我感动不已。

父亲这一生读的书并不多,如果单论遍数,恐怕就数《三国演义》了,《红楼梦》他只读了一半就再也读不下去了,他说没读懂,《水浒传》读完了,但他不喜欢那个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的悲剧结局。

在父亲的眼里,他是把《三国演义》当成了历史,以一介农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在解读、思考或者探问?

父亲前几天对我说,有生之年,他一定要走一趟白帝城,看看先帝托孤的地方。我知道,在父亲的心里,一直是偏向蜀国的。(刘玉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