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坚强桥头堡 打造“四强”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6日】
【来源: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法规审理处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树牢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底线思维,在严控审计质量、做实研究型审计、推动审计整改、做好普法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处室先后获得2022年天津市工人先锋号、2023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党支部成员荣获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审计署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审计署优秀共产党员、审计署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2年被命名为审计署“四强”党支部、2024年被命名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

 

筑牢理想信念 做实党支部政治功能

法规审理处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定期推送重点学习篇目和心得体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指尖学习”。以“党建强审”为引领,打造“法律法规宣传员”“审计产品质检员”“审计工作服务员”的特色支部品牌,引导支部成员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学用相长,切实将学习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本领。

图为支部组织参观学习、团拜活动

 

紧盯权力运行 严格控制审计质量

坚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体党员干部以审慎态度做实审计项目“全过程体检”。一是以“4321”工作机制为抓手,强化全流程质量控制。完善审计项目任务、证据、底稿、延伸台账“四张清单”,坚持审计组、业务处、法规审理处“三级复核”,以审计组、特派办“两个业务会”规范审计项目集体决策行为,以“业务分析会议”推动线索核查及审计整改。二是创新预审理制度,重塑审计信息审理流程。将审计信息审理工作细化为线索核查、预审理、正式审理三个阶段,为审计组做好问题定性、处理意见等解答工作,切实防范审计风险。三是秉持“12235”承诺,提升服务保障工作效率。坚持查询信函申请审核1个工作日完成、合同合法性审核和业务会议纪要起草2个工作日完成、审计信息和审计报告审理3至5个工作日完成,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加强业务交流,优化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每月举办“审理小讲堂”讨论审理案例,促进互学共进;不定期与地方审计机关开展经验分享活动,交流审计质量控制有效做法;制定完善6项制度,为质量控制夯实制度基础。

图为支部开展集中学习、审理小讲堂、观看庭审视频等

 

坚持“十指弹琴” 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法规审理处牵头负责全办专业研究、业务分析、督促整改、内部审计等多项工作,多年来坚持“十个手指弹琴”,从实处领题、从关键破题,不断提升审计监督质效。一是定期交流汇报,切实做实研究型审计。完善审定计划、定期交流、成果运用等专业研究工作机制,坚持靶向施研、研以提能,每季度开展交流汇报评估研究成效,切实为现场审计蓄力赋能。二是动态业务分析,精准推进审计成果转化。每月动态跟踪重点线索核查、审计信息编发等情况,提醒关注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着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三是完善制度建设,落实督促检查整改责任。制定相关制度,对审计发现问题实行“全口径”清单管理、对账销号,定期调度、动态跟踪整改完成情况并进行日常提醒、重点督导,3年来全办实施项目已到审计整改期限的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9.24%。

图为支部成员开展内部审计、专业研究、质量检查、廉政家访

图为支部成员在审计现场开展项目审理

 

创新普法理念 执法普法共同推进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精心安排“宪法宣传周”各项活动,在全办干部微信群中推送学习资料,用微视频、小动漫等喜闻乐见方式传递宪法知识,帮助审计干部牢固掌握应知应会法律法规知识,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的能力。针对被审计对象区域特点、行业特色不断创新法治宣传工作方法,坚持把宪法、审计法宣传教育融入审计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切实增强被审计单位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并主动监督审计工作的意识。坚持普法进社区、进商户、进校园,利用“宪法微课堂”等解读法律条文背后的实践探索和价值追求,在普法宣传中讲好中国审计故事。(李青)

图为支部成员面向社区居民或学生宣传宪法、审计法

责任编辑:宋超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