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一支充满创新精神的审计队伍——深圳市审计局整改监督处。自2019年成立以来,该处在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中先行示范,成绩突出。
近年来,该处室获评深圳市工人先锋号,多名同志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审计机关先进工作者、市直机关工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24年12月,该处被表彰为“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
建立整改标准
“对审计整改结果的判定,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2021年,深圳市审计局党组会上的一声追问,揭开了审计整改“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以下简称“三化”)研究的序幕。彼时,整改监督处刚成立不久,不少工作还在摸索中。该处意识到,审计整改判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规范,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
在局领导的支持下,该处迅速开展“三化”课题研究。他们利用赴外地调研的机会向兄弟省市单位取经,了解各地整改标准制定情况;安排专人全网搜索文献资料,了解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建议;向全市各区、各相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了解相关需求和意见建议。在确定整改标准分类时,他们尝试建立多个分类模型,经过反复推演,最终确定以审计整改台账为基础,借助大数据手段,抓取审计查出问题高频词汇,并对其进行筛选、分析和处理,分类形成了6大类26小类114个子项的标准化清单。
改革创新结出了硕果。审计整改“三化”研究荣获第十一届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论文奖、广东省审计厅2021年度重点科研课题结项评审优秀奖。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们根据中央和省对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深圳实际,推动出台了《深圳市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若干措施》,并进一步制定了审计整改管理暂行办法、审计整改标准清单、审计整改监督内部操作规程等配套制度,编写了《审计整改常见问题清单与案例解析》。
提升整改效能
有了审计整改标准,如何把它们又好又快地应用起来?经过反复商议,该处决定建设一套审计整改信息化系统,改变以往需要人工录入管理低效的方式,实现从审计项目计划到审计整改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提升审计整改监督效能。
该处与大数据审计处通力合作,研究开发审计整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为做好系统测试和系统优化,该处积极与各业务处室和大数据审计处反复沟通,参考地方相关电子数据平台,畅通数据流转渠道,实现了审计机关与审计整改责任单位实时内外交互、整改信息点对点推送、整改材料在线报送等目标。此外,该平台通过建立归集问题总数、预警情况、项目状态、综合分析、成果运用等场景,设置整改问题项目挂号、重点事项跟踪、项目归档、审计成果综合利用等功能,实现了“问题挂号—实时整改—问题销号”的智慧化、闭环式管理,提升了对屡审屡犯、虚假整改等问题的发现能力和治理水平。
2023年1月,该局审计整改电子政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025年1月,该平台已面向深圳市党委系统、政府系统和各区300多家被审计单位开放,数据库涵盖近年来深圳市审计局实施的200多个审计项目,涉及8000多条整改数据,方便被审计单位实时了解整改成效、整改不足及整改方向。
强化整改力度
借助审计整改电子政务平台的统计分析,哪些单位存在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情况变得一目了然,这让整改监督处得以腾出更多时间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检查,从而进一步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平台上线以来,该处到多家单位进行审计整改督导,有效推动了审计查出问题真改实改。为了保持审计整改的推进强度,该处每月向平台管理员了解整改状况,发现有单位存在虚假整改的情况,就将其作为“回头看”检查重点对象,落实相关证据;发现有单位待整改问题较多时,就及时发出督办函,推动加快整改进度。
2022年,该处承担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一项重要审计整改任务。该项任务涉及历史遗留等难点问题,工作要求高、时间紧迫,全处人员连续多天奋战,按时按质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在后续跟踪阶段,他们分组前往11家被审计单位,对24个整改事项逐个攻坚突破。针对部分整改进展滞后的事项,他们推动成立市级联合督查专班,对整改责任单位进行重点督办,并将部分长期处于部门内部决策的事项,督促及时报请市政府决策,推动“老大难”问题获得突破性进展。
文字:易继荣
责任编辑:徐培丽 |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