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之光丨铿锵玫瑰点亮“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
【来源:审计宣传中心】
字号:【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无数奋斗者用汗水和智慧勾勒出希望的色彩。这其中,也有审计人孜孜不倦的身影。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她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西藏的雪域高原上,风雪见证了她的执着;贵州余庆县的山水里,藏着她奋斗的足迹;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民族村落中,回荡着她温暖的笑声。2024年,她们被授予“全国审计机关先进工作者”称号,她们是党领导下“三农”事业中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雪域高原上绽放的格桑花

从天上阿里走到藏北草原,从藏东三江源头走到后藏珠峰脚下,她从雪山到田间,行程万余公里,只为打通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她是达伟拉措,一个小身板、大能量的藏族姑娘。工作6年来,以突出的审计成果连续三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审计厅先进工作者,2023年度全厅个人考核排名第一,2022年荣获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涉农审计厚土上的斐然业绩,源自她深耕细作的持续突破。

西藏,曾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西藏自治区审计厅重视涉农审计工作,“每年,我们处都会将乡村涉农产业项目列为审计重点,单独立项开展审计项目。厅里还建立了全区农业农村审计工作交流群,及时将审计署农业农村审计司的各项要求传达至各审计小组,对标对表审计方案,及时纠正偏差。”达伟拉措说。

达伟拉措(中间)入户核实易地搬迁户惠民资金落实情况

达伟拉措善于总结审计经验,创新制定了表格化审计操作指南,将投资审计、企业审计有机融合到乡村振兴审计中。“我们尼玛扎西处长2021年就思考并提出制定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当时处里确定了一个框架,主要关注产业建设政策落实情况。”达伟拉措说。

在担任林芝市产业项目主审期间,达伟拉措开始思考打破涉农审计重点关注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的局限,将目光放远至项目前期投资建设和后续运营状况。她与同事们齐心协力,经过大量调研、讨论、修改,完成了操作指南的编制。该指南涵盖产业项目从立项设计、论证、建设、运营管护等各环节,详细列明每个环节对应的政策,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所负责的领域,迅速找出相应的违规点,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提升了审计效果。

达伟拉措(右一)在林芝产业政策落实审计项目中讲解审计流程方法

走村入户核实惠农政策落实之余,达伟拉措还充分发挥自己藏汉双语优势,承担审计人员和翻译宣讲员双重角色,向广大农牧民宣传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

有一次,审计组前往木许乡延伸审计,核实芒康县惠农资金落实情况。他们发现木许乡气候湿润炎热,主要发展葡萄种植产业。达伟拉措认为,葡萄种植产业有望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在入户时,她主动用藏语宣传自主种植、扩大规模、自主发展产业项目的相关政策,告诉老百姓可以向政府申请产业发展资金,或者成立民营企业与种植企业合作等。

“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他们由衷的感谢,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满足。”达伟拉措说。

审计“尖兵”助力产业振兴

“唐主任戴着一副黑框近视眼镜,出去审计的时候,给人一种高深莫测又聪慧睿智的感觉。”“没人接的事她接,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同事们这样评价她。

唐安琴是贵州余庆县审计局党组成员、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今年是她在审计部门工作的第17个年头,从办公室到业务岗仅5年,就带领团队拿下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实现县局署优从“0”到“1”的突破。

唐安琴(右三)到国储林项目林下经济种植延伸调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余庆县审计局获评署优的某国企董事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便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为打造田园种养基地,某县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打造田园产业发展项目,保证易地搬迁群众的经济收入。项目建成后移交给某公司运营,主要从事小龙虾养殖销售、九品香水莲的种植销售。

审计组在前期查阅明细账时发现,该项目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被县委县政府和群众寄予厚望、媒体报道得很热闹的“莲+虾”产业园,为何销售收入如此之低?是产品销路不畅,还是存在收入未及时入账的情况?

审计组组长唐安琴当机立断,与审计组赴产业园一探究竟,车刚在路边停稳,大家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本是莲花盛开的季节,整个园区却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朵莲花。

审计组随即进村入户。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该公司在园区内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带来大量“龙虾伴侣”——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不仅莲花被大量蚕食死亡,还严重破坏了园区生态系统。

顶着炎炎烈日,唐安琴再次带队前往产业园核实情况。果然,莲田里、田坎边,到处是数不清的福寿螺。该公司倾力种植的莲花,茎秆上粘满了一簇簇亮粉色的螺卵,看着让人非常不适。

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审计组发现该公司从省外采购的小龙虾种苗,未按规定办理检验检疫证,使得莲花受福寿螺的影响大面积死亡,很大程度上导致项目投资失败,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的预期目标无法实现等问题。

审计整改后,莲花验收情况

“针对审计反馈的问题,我们逐一整改。将现存莲花移植到指定丘块统一管理,同时将龙虾养殖调整为打造‘以鱼肥田、以稻养鱼、余粮共存 ’的稻鱼共生系统,园区生态逐步得到恢复,陆续有部分安置群众参与到养鱼、种稻相关工作中。”在审计整改回头看座谈会上,公司总经理何某介绍道。

群众参与捕捞小龙虾工作

“看到困难群众因为产业发展过上好日子,那种幸福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我想这就是审计工作的最大意义。”唐安琴感慨地说。

以党建促发展的“排头兵”

赵雪艳是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局留着精干的短发,一双眼睛仿佛能看穿人心。”“说起话来直言直语,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我们私底下都叫她‘工作狂’。”同事们这样评价她。

赵雪艳(左二)与同事们讨论交流审计项目

2021年至2024年,新平县审计局荣获审计署、省、市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11个,其中1个项目获评全国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谈及取得的成绩,赵雪艳认为党建引领是关键。“近年来我局打造‘红耀哀牢 新审先锋’党建品牌,走出一条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提升’的新路子。”

按照审计时间超过60天且正式党员达到3人及以上的标准,新平县审计局推行“审计组+临时党小组”工作模式,成立过2个临时党小组,组织开展了6次学习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新平县审计局定点帮扶村是戛洒镇耀南村,自2017年起局里陆续选派3名同志累计驻村8年,协助村委开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监测等工作。作为党组书记,赵雪艳前往讲授过3次党课。

2022年,耀南村党总支部书记向赵雪艳反映,冬瓜林、营盘和中寨三个村民小组组建的联合党支部,由于村集体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多年来党员活动没有固定场所,三个村民小组也缺乏开会、学习的地方。每次活动都只能在党员或居民代表家中进行,村民们迫切希望能建设一个党群活动场地。

赵雪艳听后急在心里,记在心上。在得知村里有一块集体用地可用于建设党员活动室后,她立即召开党组会统一意见,安排人员实地测量并进行项目预算。随后,她前往县委组织部、民政局汇报情况,成功筹措到经费。

赵雪艳(左一)查看党员活动室建设情况

当年,村里就建成了党员活动室,并配齐了桌椅。“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村里有了固定的党员活动室,更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赵雪艳说道。

新平县审计局连续两年开展“党建凝心 审计护航 情暖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这样的缘分源于一次下乡延伸审计。审计组在调查取证时发现,许多农户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孩子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审计组将这一情况汇报给赵雪艳,希望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赵雪艳随即联系当地小学,详细了解困难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根据征集到的“微心愿”清单,她动员审计局全体干部职工捐款,为全县50余名孤困儿童、210名困难留守儿童购置了书包、文具、运动服、课外书籍等物品,在六一儿童节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

新化小学的学生与审计局同事“打跳”

活动现场,收到礼物的孩子们热情邀请审计局的同事们一起跳起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打跳”。看着阳光下孩子们一张张明媚的笑脸,赵雪艳心里暖融融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这些孩子的未来就会多一份希望。”

报道:审计宣传中心 宋昕桐

责任编辑:唐志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