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让教育扶贫更精准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9日】
【来源:《中国审计》】
字号:【大】 【中】 【小】

“扶贫先扶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思想。当前,如何围绕“精准”做好教育扶贫大文章,确保教育在解放农村劳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成效,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

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领域,审计署派出的扶贫审计组也将目光聚焦到教育扶贫的精准度上,紧盯扶贫政策是否落地、项目资金是否落实等方面,促进了教育扶贫的健康发展。

一项审计建议,三千贫困生受益

“一年下来,各种补助总计3千多元,再也不用为生活费发愁了!”面对记者,憨厚朴实的小刘露出了一丝笑容。

小刘是甘肃省静宁县静宁一中的高三学生,家里原本有五口人,在他读初一时,母亲突发疾病去世,80多岁的爷爷常年有病,小刘的父亲只能一边务农一边照顾老人,他的姐姐大学还没有毕业。

作为当地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小刘每个学期能获得国家发放的1000元贫困生补助资金,加上每年国家减免贫困生的1100元学杂费(春季学期每生免除540元,秋季学期每生免除570元),学校返给优秀贫困生作为生活费补贴,家里只需要提供少量的生活费用,就能维持他的学业了。

“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这些钱真的是雪中送炭。没有经济压力,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中去,受到国家的资助,将来就得为国家做贡献!”谈及国家的扶贫政策,小刘充满了感恩之情。

小刘有所不知的是,为了让像他这样的贫困学生及时享受到中央精准教育扶贫的好政策,国家审计作为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在背后也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2017年1月至3月,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在静宁县开展扶贫审计时发现,调整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减免标准、减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学杂费等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

审计组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后,由专人负责开展督促检查,督促有关部门整改到位,并建立了整改跟踪检查台账。

通过审计督促,相关问题均得到有效整改。甘肃省财政厅、教育厅于2017年5月12日下发了专门文件,明确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杂费,标准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执行。

经静宁县教育局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比对核实、各学校公示无异议后,应减免的费用通过惠农专户直接支付到贫困学生家庭惠农账户之中。

审计的督促和建议,让三千多名像小刘这样的静宁贫困学生及时受益,这让该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栓华心生感慨。他告诉记者,这些贫困补助资金的发放也是走“阳光通道”:先是通过县教育局资助中心将补助资金直接划拨到县农业银行,再根据贫困生家庭的惠农卡直接打到贫困学生家长的账上。家长确认收款后,再由学生签字领用。学校和有关部门全程不直接接触这些钱,只提供认定对象,有效确保了教育扶贫补助专项资金的快速、精准和安全。

贫困补助资金虽然数额不大,但对贫困学生却意义非凡。静宁一中校长崔静荣表示,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帮扶力度很大,惠及千万个贫困家庭,甚至根本性地改变贫困学生的命运。“有了审计的及时守护,贫困学子享受到了政策的阳光雨露,他们专心学业没有了后顾之忧!”

“地方与中央的政策精神是一致的,但执行标准不一样。审计指出静宁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到省里,甘肃省财政厅、教育厅在全省又重新调整标准,让减免标准跟国家标准一致。实际上通过静宁县的问题整改,受益的是全省的贫困学生。”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审计人员告诉记者。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静宁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同时也是教育大县,因学致贫率占到致贫原因一半以上。“这让我们更加重视教育,坚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崔静荣介绍,静宁一中2018年高考再创佳绩:应届生重本上线率达53.2%,二本上线率达73.8%,4人进入全省文理科前百名,总分达到600分以上人数位居定西市各高中之首。

审计“催生”幼儿园拔地而起

与静宁县山水相连的会宁县,同样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中的教育大县,有“西北高考状元县”、“博士之乡”的美誉。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县已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大学生11万多人。2018年,会宁县高考同样成绩不俗,有13名学子被北大、清华录取。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开展扶贫审计过程中,会宁的学前教育引起了审计的关注。审计“催生”会宁县第五幼儿园的及时建成,就是一段佳话……

出会宁县城向南三里地,沿桃花山新区长征南路前行,迎面不远处一侧有个崭新大门写着“会宁县第五幼儿园”的字样。放眼望去,一座红黄相间、充满童趣的三层小楼矗立在内,小楼前是一个标准化大操场,园内一隅趣味种植园里生机盎然,新建的水池上有充满西北特色的大水车,大型儿童滑梯上有小朋友在欢快地爬上爬下,小沙坑也成为孩子们玩耍的乐园。走进干净整洁的教学楼,幼儿们跟随老师的节奏唱着儿歌的童稚之音此起彼伏。

置身其中,如此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在大城市也是难得一见。在门口前来迎接的幼儿园园长刘彩霞笑着表示:“这所幼儿园的及时建成,咱们审计还帮了大忙呢!”

原来,早在2013年,为全面推进学前教育,解决会宁县会师镇桃花山社区适龄儿童入园困难,满足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会宁县教育局决定在会师镇回民小学校园内新建一所幼儿园。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视察教育工作时发现,原定建设用地太小,建成后幼儿园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既影响会师镇回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也无法满足新建幼儿园的保教保育要求,建议重新选址,并将幼儿园更名为会宁县第五幼儿园。

规划做好了,资金拨付了,居民也充满期待。但由于建设用地征收困难,项目一直迟迟未能安排实施,闲置在账目上的资金只能“睡大觉”。这可愁坏了小孩入园困难的周边群众。

转机始于2016年三四月间,审计署兰州特派办扶贫审计组来会宁审计期间,不断督促会宁县政府尽快解决问题,并积极为当地政府出思路、提建议,推动幼儿园加快建设速度。

审计助推立竿见影。会宁县财政局及时盘活闲置资金,土地部门也快速协调了第五幼儿园建设用地。

“教育是百年大计。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任务的重中之重,充分满足各教育扶贫阶段就学需求,也是我们的施政要义。审计的督促非常及时,指出问题、提出建议非常到位!”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伏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审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10月,幼儿园破土动工。2018年8月,这座占地6667.4平方米(约10亩地),总投资710万元的现代化多功能大型幼儿园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在此期间,审计人员及时跟进了解项目建设进度。通过跟踪整改落实,确保了幼儿园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今年9月,面对记者的采访,会宁县教育局党委专职副书记张亚雄感慨地说:“我原以为审计就是查账找问题,没想到审计工作这么实,这么接地气。审计一督促,各方都动起来,建园速度很快,10个月就建成了。”

“供不应求!”第五幼儿园的火爆招生也让张亚雄颇感意外,学校原计划设立12个班,每班招收30名幼儿,但一开班就报名了495人。“这所幼儿园处在城乡结合部,及时建成的最大意义,是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难的局面,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扶贫审计,注重的就是审计成效,审计只是从监督角度尽了一份绵薄之力。看到孩子们开心快乐的样子,我们都很高兴!”对幼儿园的及时建成,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审计人员也很欣慰。(李兆勤 邓革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