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忠诚谱就的奉献者之歌——记河南省卢氏县审计局张晓飞同志先进事迹
河南省卢氏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5日】
【来源:审计署人教司】
字号:【大】 【中】 【小】
    
     河南省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神奇秀丽的山川,纯洁古朴的民风,孕育着勤劳善良的山区人民,也培育出一支赤诚、执着、廉洁、奉献的审计队伍,他们凭着对审计事业的无限热爱,用忠诚守护着党和人民的利益,为这里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财金股股长张晓飞同志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蓦然回首,张晓飞同志已在审计战线奋斗了十九个春秋。十九年中,他一直工作在审计第一线,勤勤恳恳,爱岗敬业,不怕疲劳,勤奋工作,先后审计项目250余个,查出违纪资金3.8亿元,收缴国库1260余万元,撰写审计科研论文十多篇,靠审计“作为”体现了人生价值,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树立了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全省审计机关廉政勤政工作先进个人,县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
    忠于人民、服务大局是他工作的出发点与立足点。人民信任审计机关,党和政府对审计工作寄予厚望。在审计工作中,他本着对党忠诚,为政府负责的态度,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不怕吃苦,求真务实,为改善民生、服务大局、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奉献。2007年7月,卢氏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击,洪灾造成全县交通、水电、通讯、旅游、工矿企业等损失严重,受灾群众17.7万人,因灾遇难及失踪近百人,倒塌及损坏房屋31583间。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对我县的灾情高度重视,拨付、捐献大量救灾款物支援我县的救灾工作。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发生后,他立即深入县、乡救灾办,介入抗洪救灾工作。他详细掌握救灾款物的接收、管理及发放情况,与救灾办的同志一起商定救灾款物管理办法,确保救灾款物有效管理、有序发放。县委、政府交办救灾资金审计任务后,他认真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张晓飞同志任中心组组长,负责财政、民政、教育、卫生、交通等部门及一些乡镇救灾款物的审计工作,同时还负责向各审计小组通报最新救灾数据及资料汇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为保证救灾款物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他和审计组的同志一起,不停地在各个单位及农户之间奔走,核对并获取最新数据项,及时通过电话或网络通知各审计小组,指导各小组的审计工作。在那段日子,他们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没有上下班之分,晚上熬到十一二点甚至一两点是家常便饭。由于好多地方还没有恢复交通,有的审计点只好步行到达,为搞清一笔救灾资金的发放情况,为了落实一袋救灾面粉是否发放到灾民手中,他们经常顶着酷暑徒步行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山路,渴了喝点山泉水,饿了吃点方便面,但他们没一个人叫苦叫累,他认为人民的利益重于山,审计的责任重于山,只要灾民能尽快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也值!为了管好用好救灾资金,这样的专项审计他们先后进行了两次,每次都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归类汇总,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较好地服务了我县的抗洪救灾工作大局,受到县委、政府的表扬,我县的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也得到了中央主要领导及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的充分肯定。
    提高审计质量是他永远追求的目标。有为才能有位。只有把问题查清查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取得领导和被审单位的信任,树立审计机关的权威。为此,他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审计质量上,抓“深度”、练“内功”,决不放过审计中发现的任何蛛丝马迹,为查清某一疑难问题,他往往是白天查帐,夜里在网上寻找案例,当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常常昼夜难眠,甚至有些问题是在梦中得到答案。他十分注重揭示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查找问题根源及对策,从宏观性、系统性的高度,归纳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在近几年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他反复探讨、深入研究审计中发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先后揭示出部门预算编报不完整、不科学,预算管理弱化,部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预算执行行为,提高预算约束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审计建议,得到了县政府、县人大的肯定和财税部门的赞同,促进了县本级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他本人撰写的关于预算编制、贫困地区财政问题、工资发放及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科研论文分别在国家及省级财政、审计刊物发表或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做好本股室工作的同志,他还负责着单位的业务审理工作。他深知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所以,他认真对待每一个审计项目、每一个审计底稿、每一个审计证据、每一个审计数据,甚至连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为核实某个审计事项,他经常与审计组沟通,有时还要到被审计单位或多个部门进行认真核对,查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让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成为精品工程,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他还经常与同志们交流审计经验,探讨审计心得,以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权威。由于领导重视审计质量,由于他认真负责,同志们爱岗敬业,卢氏县审计局的审计业务质量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经他复核的审计业务没出现过一起行政复议及败诉案件,该局形成了比业务、讲质量的良好氛围,涌现了一批业务业务精良、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拼命三郎”是他的工作写照。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一个审计工作者必须与一组组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在成摞的帐簿凭证里查漏洞,找毛病,捉蛀虫,工作量可想而知。为完成一桩桩繁重而又紧迫的审计任务,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他常感时间过得太快,为赶任务,赶进度,加班熬夜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在办公室里,经常可以看到他节假日加班的身影和深夜未眠的灯光。在单位他加班的次数最多,任组长、主审的次数也最多,审计报告写得最多,在他参与审计的200多个审计项目中,光审计报告就达几十万字,在这一片片翔实准确的报告背后,凝聚了他无数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对某中央企业审计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领导重视、群众关注,他作为主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放弃了星期天和节假日,其间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除了吃饭和有限的睡眠,他没有上下班之分,一直坚持在审计工作现场,尤其是在最后赶写审计报告的日子里,他连续几天都是在夜里二点左右才休息,同志们心疼地让他注意身体,他却说“没事,我年轻!”。由此他赢得了“拼命三郎”的雅号,这是全体同志对他的评价,更是对他工作干劲的赞许。辛勤的汗水,结出丰硕的成果,经他和审计组同志的共同努力,终于查出该公司压价坑农、隐匿销售收入等严重违纪问题,依法收缴财违纪资金133万余元,向上级审计机关和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局里的许多大型审计项目,都是让他“挑头”,每次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不少好心人劝他:这些年你工作干得不错,早该提拨了,光死干工作不行,你也去找找人、“跑跑”,他总是一笑置之,他认为干好工作才是自己份内的事情。
    廉洁自律、秉公执法是他的一贯作风。“公生明,廉生威”,他深深理解“无欲则刚”的至理名言,如果一个人私欲横生,满身的毛病,又怎能监督别人,更谈不上让人信服,所以他经常提醒他的同事们洁身自好,抵制诱惑。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可他和他的同事们却说:我们就要永远公正清廉,做一名真正的审计人。在对某单位审计中,该单位向审计组成员每人赠送羊毛衫、高档香烟等价值1000余元的礼品,还特意另外给他本人多赠送了一些价值不菲的高档礼品,他们都全部上缴审计局统一进行了退还。审计结束后,该单位又将1箱价值1多万元的高档香烟装入了审计组的车内,他们也义正辞严地坚决搬了下去。有些单位也曾多次邀请他到昆明、西安、黄山等地旅游,也有单位提出给他股室弄点经费,但也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这是高压线,是绝对不能碰的。”一些被审计单位在不解之后也发出了由衷地赞叹:我们接受过不少部门的监督检查,可象你们这样敬业、这样严格的真是少见,你们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勤政教育课!审计,真是一片廉洁的净土,一支过硬的队伍!
        要当好一名审计执法干部,做到秉公执法,就必须要有一身正气,要有一种敢于碰硬的精神和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十多年来,他以无私无畏的精神依法审计了一个又一个单位,处理了一桩又一桩违纪问题,有力地发挥了审计的震慑作用,树立了审计机关的光辉形象。当然,这期间也得罪了不少人,也曾遇到过不少威胁和利诱,也遇到很多人憎恨和不解,更有好心人劝他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但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他早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他查出该单位存在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该领导找到他想把“问题”私了,并许诺给他一定好处,甚至说调他到该单位就职,但他都不为所动。软的不行,他们又来硬的,多次威胁他说:“当心你什么时候犯到我手里,让我收拾你!”张晓飞和他的同事们没有被该领导的淫威所吓倒,按照审计程序依法进行了处理。
        他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基层审计干部,十几年如一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秉公执法,严以律已,淡泊名利,潜心审计,用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奉献者之歌。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