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过硬队伍,创建一流业绩 ——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审计局
在余杭区审计局会议室里,墙上挂满了奖状、奖牌: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浙江省审计机关先进集体,连续5年蝉联杭州市审计机关综合考评第一名,连续17年杭州市的文明单位,连续5年余杭区机关满意单位……这些奖状、奖牌记录着余杭审计人打造过硬队伍,创建一流业绩的足迹。
仅仅近年的几个数据,也让我们感到他们在县区级审计机关中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年上缴财政8000多万元。从2005到2007年,通过完成751个审计项目,上缴财政2.67亿元。此外,还查出各类违规、归还原渠道、管理不规范等金额11亿元。
——三年核减工程造价近3亿。近3年审计政府投资项目624个,审计工程造价29.63亿元,核减造价2.79亿元。
——走出了4名年轻的处级干部。全局20多名干部,近几年有4名干部被区委提拔使用,平均年龄不到35岁。有任区房改中心主任、镇长的,有被任命为本局副局长、总审计师的。
——一年查出大要案4个。2007年,余杭区审计局先后向有关部门移交了闲林镇原广电站负责人侵吞公款案,区科技咨询中心原主任出借公款收受贿赂案,区环保局违规套现、部分人员收受贿赂窝案,余杭港航处领导集体贪污腐败案等4起经济犯罪案件,其中有10名相关人员受到法律的制裁。
——信息采用率达73%。近三年,共编发各类审计信息258篇次,被上级录用和批示共188篇次,录用率达到73%。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审计报》社、时代出版社的通联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反映的“国家再就业减免税政策不合理”的报道被新华社省部级内参《动态清样》采用,在国务院领导批示后,促使国家有关部门完善了一项全国性的政策。
——内审工作连续两年评为全省先进。全区19个镇乡、街道,全部建立内部审计所,并由区审计局统一招聘专职内审干部,每年组织部分项目进行同步审计。2007年内审人员完成了184个项目,查出违纪金额1200万元,有6个审计项目、7个案例、7篇论文被杭州市内审协会评为先进。
余杭区审计局的这些成绩,来源于他们务实、创新和勇于争先的精神,他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建设一流的审计队伍,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审计局领导班子在全区局级机关中一直有“清廉、公正、团结”的口碑。领导率先垂范,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内部决策民主,遇事处理公正果断,在余杭审计的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多年形成的上下级无障碍交流,构成了普通审计人员与领导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心灵沟通,使单位“内部磨损”系数降到了最低点。在干部的任用上,坚持任人为贤,坚持将局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和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在全局上下形成了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在队伍建设中,始终致力于建立一支政治过硬、思想先进、业务精湛、思路创新、纪律严明的审计队伍。多年来,审计局的干部(包括从审计局提任调出的干部)没有一人受到过任何党纪政纪处分。在当地领导的眼中,余杭审计被誉为一支政令畅通、团结一致、战斗力强的优秀团队;在人民群众眼中,是一支“只要有审计局的人在,我们都放心”的因廉生威、敢于碰硬、为民审计、忠于职守的群众卫士。
二是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余杭区审计局先后制定了《岗位目标考核办法》、《审计机关审计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制度》、《审计结果跟踪落实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审计人员的执法责任,并分别从审计程序、审计范围、审计取证、审计执法等方面强化责任落实,实行严格质量考核。在项目计划安排时采用了“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滚动实施”的指导理念,在具体安排项目时要求科室遵循“审思结合、每审必果”的指导思想,审计过程中又要求“重点突出”,要抓住项目的重点环节,审深审透,有的放失。近三年共有16个项目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3个OA软件受到审计署表彰。
三是加大审计成果运用,提高审计的影响力。通过从局督察组审计回访、区作风办作风问责、区人大督察的三级审计结果整改落实制度,不但使审计建议条条得到落实,而且提高了审计威信。仅2007年,通过审计整改已督促上缴国库各类资金12652万元,督促及时收回各类财政资金58668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2274万元,还促使区政府、区财政局及有关乡镇出台了《余杭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调整非税收入政府统筹办法的通知》、《关于建立余杭区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实施办法的通知》等7个制度。同时,他们还通过定期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审计的认知度,扩大影响力。今年年初,他们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并根据建议,安排了农村卫生院经营运作情况、农村公共卫生资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住房维修基金等多项事关群众生活、生产的审计。审计结果引起了区主要领导、区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此区政府、区有关单位先后出台40余项管理制度,以加强管理、优化服务、规范操作、提高绩效,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