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审计情——记浙江省衢州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处处长汪建文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7日】
【来源:审计署人教司】
字号:【大】 【中】 【小】
    
    18年,历史长河瞬间;18年,人生道路漫漫。汪建文用18年的青春年华,诠释了“审计”二字的意义。
    倾心干事业
    “汪建文是谁?认识的人不多,因为他太普通了。但说起市里某机关‘一把手’的案子就是他带人查的,相信不少人会说,‘哦,就是那个敢于碰硬、秉公执法的汪处长’。”衢州市审计局余广宇局长这样介绍。1991年4月,汪建文从衢州市棉织厂财务科长岗位调到市审计局工作。从走进“审计”大门的那天起,他就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负责任的审计干部的身份,在认真思考着如何运用好审计这把“利剑”,当好经济“卫士”,为衢州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18年来,他以一身纯熟的会计、审计业务技能,炼就了一双查错纠弊的火眼金睛,养成了一种扶正压邪、疾恶如仇、光明磊落的品格。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通过努力,使一些事物还原了本来面目,使假、恶、丑暴露在阳光下,使真、善、美更加绚丽多姿”。
    2006年7月,衢州市某机关“一把手”交通肇事,社会一片哗然。领导批示市审计局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着手案件调查。汪建文自然就成了关键人物。
    “别找茬,否则不客气。”这个单位会计交帐时放出“狠话”。汪建文内心不由一乐,“做贼才心虚!”可翻了几天账本,却没有发现账上有什么漏洞。汪建文迅速调整思路,组织审计人员详细查阅收费票据、经济合同,并与房屋承租户逐个核实,分析比较近三年的收支情况。近2个月的内查外调,汪建文终于发现该单位以自制收款收据作凭证,长期将单位出租房水电费收取的大头入“小金库”,小头入大帐的事实。
    挖出了“小金库”,汪建文乘胜追击。针对该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特殊工程维护装修费用较大的情况,又将审计重点锁定在维护装修特殊工程,查明2001年至2005年期间,该单位“一把手”授意,分4次以虚构或虚增工程造价的方法套取资金20余万元。审计组将案件线索移交市纪委,深入查证该单位“一把手”等3人,借建设、维护装修单位特殊工程之机,接受贿赂、私设“小金库”、乱发补贴、私分国有资产的犯罪事实,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样的战绩,对于汪建文来说太多了。18年来,他参加和带领审计人员完成审计项目98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2亿多元,收缴财政2000余万元,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意见、建议188条,促进部门单位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40余项。
    真情系群众
    柯城区九华乡大侯村,有一座水泥桥。村民建桥时曾想刻碑,纪念汪建文和他舅舅的义举,被他们拒绝了。
    2002年8月15日,上方村山洪暴发,16名群众遇难,不少房子倒塌。灾后,汪建文带队对九华乡扶贫资金进行审计。为表心意,审计组4同志买来棉被、毛毯和家中衣物,送到受灾群众的手中。走访大侯村受灾群众,汪建文发现村里的“桥”,就是两根毛竹竿搭在滚滚溪水上。每天村民外出、学生上学都是战战兢兢地从这‘桥’经过。村里几次想建个牢固的小桥,但实在是拿不出这笔不菲的资金。汪建文与其舅舅(台胞)商量后,拿出2万元给村里修了这座便民桥,从此以后,这里再也没有村民落水了。
    汪建文把关心困难群体,为普通百姓办好事当成自己的责任。他曾带领扶贫工作组,到龙游县官潭镇帮助专业户联系扶持资金,发展养殖业;在江山市新塘边镇,他抱病奔走在田间地头,普及农技知识,推广农技110。如果说在工作中帮助基层是党员干部份内事的,那么汪建文对社会上贫困群众的帮助就是份外之事了。一次,他听市里某单位会计说,她的一位王姓朋友丈夫去世后,生活过得很艰难,两个孩子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初中,学习成绩很好,可家里穷要辍学了。汪建文找到团市委,请他们把这两个孩子的助学纳入希望工程。这样的份外事,汪建文做了很多。路遇伤者,他呼叫“120”送医抢救;局里两位“打工仔”买不到回家过年的火车票,就请他们到家里一起吃团圆饭;同事妹妹假期打工找单位,他跑前跑后张罗……
    付出就没想得到回报。但局里干部职工却不这么认为。2000年至2006年,汪建文连续6年被评为衢州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局领导说:其实,2007年度市级优秀党员也应上报老汪,可他就是坚决推辞!
    正气谱华章
    汪建文把素味平生的百姓当亲人,但妻子却已下岗待业8年。他没有能力为爱人找份好的工作?不是。好多次被审计单位主动提出,给他妻子安排个工作,但汪建文总觉得这样做不妥。自己在这个位置,不能用手中的职权为家人谋利,事情就这样一拖再拖。
    “我是党员干部,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自己的本份”。汪建文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到远离市区一家单位审计,他婉言谢绝被审计单位派车接送。谁知那天乘坐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把汪建文腰部撞伤。他顾不上休息,忍着伤痛继续奔波,留下的后遗症至今还经常发作。
    汪建文这样“傻事”还有不少,亲戚朋友再怎么“开导”也没用。因为他早已认准一个理:走进审计的门,就要做一个负责的“审计官”,对党和人民负责,为国家审计事业增光添彩。 18年来,不论岗位怎样变动,汪建文初衷不改,凭着对审计事业执著和纯熟的专业技术,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