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执法澄玉宇 磨锋砺刃创辉煌——山西省山阴县审计局局长王守礼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7日】
【来源:审计署人教司】
字号:【大】 【中】 【小】
    
    山阴县审计局局长王守礼,生活上的他为人敦厚,性格谦和;工作上的他热情洋溢,业务娴熟,是近年来朔州市县区审计机关突现出的一位优秀的基层审计局长。2006年8月调任现职以来,他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上级审计机关和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审计定位,实现服务转变,提升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两年时间跨越三个台阶,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效地维护了国家财经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实现 “三个扭转”,服务水平上台阶
    近年来,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审计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王守礼同志认真分析县域审计现状,确立“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审计的重点,在工作实践中,他不断明确审计服务方向,全面扭转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原有认识观念,使全县审计服务层次跃上新的台阶。
    一是扭转了政府部门的不规范行为。上任后,他通过对政府部门的审计,发现部分资金使用过程,存在部门财政预算不足,甚至没纳入预算,导致部门将财政资金坐收坐支,发工资保运转,严重违反了国家财经纪律。为此,他多次召开会议,拟定了调研报告,提请县政府纠正。同时每年组织审计业务骨干将年度审计情况汇总整理,编发全年《审计要情》,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管理使用的不规范现象,有针对性地向县政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规范了县财政的预算管理行为。如环保局成立以来,一直用排污费为职工开资,严重违反了排污费管理使用办法。他多次向县政府汇报反映,陈清利弊,得到了县政府的认可和纠正,规范了排污费使用行为。2007年,环保局干部职工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排污费实现了专管专用,彻底解决了该局“以费养人”的问题。
    二是扭转了机关事业单位审计方向。以往传统的审计工作只注重对机关事业单位摸清家底、划清界线,无法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工作绩效进行有效监督。他针对这一现状,把审计触角伸向干部绩效考核,对机关事业单位的事后监督重新定位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督上来。在2007年经济责任审计中,一方面把经济责任审计和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合起来,前移了经济责任审计“窗口”;另一方面在资产核实的同时,重点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为县委考核干部提供了依据。
    三是扭转了企业的被动审计局面。过去不少企业“谈审色变”,不仅不欢迎,还有抵触情绪,甚至设置层层障碍,害怕挖出问题,领导受到影响,企业受到损失。对此,他经常深入企业,通过不懈地宣传审计服务的重要性,终于说服和教育了一批企业负责人,一举将被动审计转变为企业主动邀请。为了做好工作,他统一了局领导班子的认识,确立了“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推进方式,在全县树立了以石星公司为典型,全面迅速推开了企业审计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得到了企业界的一致认可。全县39家煤炭企业有38家改制为私营控股,过去因种种原因处于审计“盲区”,通过典型带动,安平煤业、芍药花煤业等38家企业充分认识了审计的重要性,纷纷邀请审计局派人进驻企业梳理财务,帮助企业澄清陈年旧账,化解种种矛盾和纠纷。这些举措有效地为企业提供了财务管理服务,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也拓宽了审计工作面,防范了国家的税费流失。2007年为国家追回企业税费546.18万元。
    二、狠抓“三个提升”,能力建设上台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县的审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靠原有的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手段和技术装备,远远无法适应审计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上任以来,他始终把全局的审计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三个提升”。
    一是提升人员技能。他说,人不能看作一个役使的工具,而是应把人作为宝贵的、可增长的资源来管理。作为审计局的主要负责人,他坚持做到既要为全局人员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又要凝聚队伍的整体合力,努力打造一支靠得住、打得赢的审计队伍。他亲自带头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多次申请参加审计署的县级局长培训。同时他还组织全局审计工作人员参加了市级培训56人次,省级培训8人次,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教授授课2次,自行组织县局业务骨干授课6次,使审计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是提升装备水平。为了改进审计方法,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他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26.32万元,购置了笔记本和台式电脑29台(套),从原来全局仅有两台老式电脑的窘状,一跃达到了目前人手一台,成为全市审计机关硬件装备最好的区县。同时,购买了审计专业软件,聘请专门人员进行了全员系统培训,使全局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审计业务、统计、信息、档案等工作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三是提升审计效率。为了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他在加强人员培训和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开展信息化审计工作业务,收到了较好效果。在2007年县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启用了AO现场实施审计系统,使原来需要3个组9个人完成的任务,现在1个组3个人就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大幅度提高了审计效率。
    三、把握“三个度”,工作质量上台阶
    他始终把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来抓,要求审计干部做到以真实性审计为重点,确保审计的广度、深度、力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清除审计死角,拓展审计广度。审计工作点多面广,往往会面对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且重点领域涉及部门、环节较多,被动“扩面”是审计工作的一大难题,耗时耗力,工作量大,解决效果很差。他以“啃骨头”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审计历史遗留死角作为任期的一大工作重点,通过调查摸底、对症下药,逐一进行了清理。两年来共清理审计死角9家,为政府、企业、个人化解矛盾3起。如原黑圪塔乡中学在“普九”期间,形成乡镇、学校、施工单位多角债权债务纠纷,一直得不到解决,成为全县的一个上访老大难问题,困扰县政府多年。县政府将这一“烫手山芋”交给他处理,他不推不靠,主动挂帅,多次召开局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率领工作组进驻该乡一个月,逐项调查当事人,核准相关证据,终于查清事实真伪,使这一事件得以彻底解决。
    二是关注社会热点,延伸审计深度。近年来,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日益增多,投资额少则几十万,多则几千万,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敏感问题。为了为政府监督好财政投资,确保工程质量,他与相关审计人员一起摸索出了一套工程审计规程,建立起工程招标、合同签订、现场施工、工程决算等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体系,提高了建设投资的效益。2007年,他派出专人对全县实施的投资上亿元的南山引水工程、三所学校等七项重大工程,进驻施工现场实时监督,有效监督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查处了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和工序不到位行为,确保了投资实效。两年来,在工程跟踪审计中,共纠正15处偷工减料行为、12处不合标准的施工操作行为,消除了工程安全隐患,保障了工程质量。
        三是严格审计执法,加大审计力度。审计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触及的矛盾可想而知,工作难度不言而喻。在工作中,他面对困难不低头,坚持原则不动摇,以铁面无私的工作风范守护着国家财经纪律。2007年在全县社保资金审计中,发现县农行少计社保资金利息93万元,他排除干扰,坚决查处,如实上报。全市以此为线索,追回社保资金利息800多万元,在全市审计系统引起轰动。
    仗剑执法澄玉宇 磨锋砺刃创辉煌。王守礼同志在县审计局局长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为全县审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审计成果逐年扩大。两年来,共审计单位246家,审计金额375962.23万元,查处违规违纪金额2543.2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53万元,为财政增收768万元。在他的领导下,山阴县审计局在全市综合评比中,2006年名列第二,2007年夺得第一,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