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的岁月 闪光的足迹——山西省忻州市审计局依法审计服务大局纪实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7日】
【来源:审计署人教司】
字号:【大】 【中】 【小】
     
    巍巍太行,涛涛黄河,孕育着晋西北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贫困老区、流火岁月锻造了一个团结奋进的群体——忻州市审计局。这个群体敢于站前列、善于打硬仗、勇于创一流,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2001至2007年连续六年获得全省审计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二名;2002年救灾资金审计项目、2006年神堂堡收费站通行费审计项目连获国家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这是审计署评选优秀审计项目以来山西省审计系统总获三个优秀审计项目的其中之二,是全国地方审计机关获得国家优秀审计项目最多的一个;2003年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一等功;2004年局长武恩良被授予“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5年被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一等功; 2008年被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机关党总支2003年至2007年连续五年被市委授予“红旗党组织”荣誉称号
    这显著的业绩凝聚着忻州审计人辛勤的汗水。2001年以来,忻州市审计局在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审计组织方式方法的创新,为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加强宏观调控措施落实,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市共审计单位4365个,查出违规违纪金额366221万元,上交财政25607万元,发现案件线索256起,其中移送司法机关58起,移送纪检监察部门198起,提交审计工作报告、审计信息1965篇,被批示采用1034篇(次)。审计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变化,审计收缴款、成果转化率、案件移送数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坚持依法审计 促进和谐发展
    该局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搞审计,强化审计促经济”的工作思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维护经济秩序,壮大财政收入,为创优发展环境服务。针对一些外来驻忻投资单位,借地方招商引资中给予优惠政策之机,欠缴部分地方税费的问题,开展了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2004年对河曲县预算外资金审计中发现的河曲鲁能电厂欠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审计调查,给予了实事求是的处理处罚,仅此一项就为当地政府增加财政收入2600万元。同年四上保德县,对神东公司保德康家滩煤矿租赁经营情况进行了深层次的审计调查。调查发现神华集团每年少缴忻州税费达两个亿,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外省大型企业来晋投资并确保当地经济利益不受损失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促进财政体制改革,为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服务。2004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为目标,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市14个县(市、区)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专项审计,审计单位798个,查出违规违纪金额70529万元。审计结果报市政府后,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忻州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机制上解决问题,为壮大市级财政收入,加强政府调控措施的落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开展了涉农资金、教育资金、医疗卫生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的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了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特别是2006年为加强环保资金审计,促进环境治理保护,组织开展了全市污染治理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调查。调查发现2006年全市所属14个县(市、区)共安排污染治理资金874.48万元,其中用于污染治理的399.48万元,占45.68%,用于人员工资180万元,占20.58%,用于公用经费支出295万元,占33.74%,污染治理资金大部分被挤占挪用。对此,该局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层面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撰写了《“以费养人”严重挤占治污资金》的信息,被《中国审计报》2007年8月3日头版头条采用,为促进污染治理资金规范、安全、健康运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安定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近几年,针对一些上访比较多的企业如云河集团、云母材料厂、原平肉联厂、南白水泥厂等17个单位进行了专项审计。在云河集团部分职工围攻市委、市政府的紧要关头,从有利于企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开展了对云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的离任审计。通过审计,使企业生产基本恢复,企业秩序基本正常,职工情绪基本稳定,再没有出现集体上访的事件。2004年,审计发现原平肉联厂三任厂长涉嫌贪污、挪用公款96万多元,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后,一人已被撤销党内职务,两人被双规。真正起到了为政府排忧解难、为企业保驾护航、为职工维护权益的作用。
    (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反腐倡廉服务。2007年随着政府换届工作的圆满结束,全市要求提名审计的对象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仅市局接受市委组织部的委托就安排了3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而各县市科级干部的离任审计竟达300名,占到全年审计项目的三分之二,是开展经审工作以来最多的一年。查出违纪违规金额40782万元,其中应负直接责任的3353万元,应负主管责任的20871万元,应负领导责任的16558万元。为促进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队伍建设
    一个单位要想有长足的发展,要想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新台阶,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有一个正确的用人导向。该局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始终,贯穿于整个审计队伍建设。从2002年到2008年每三年一次的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轮岗就是最好的诠释。
    人们至今记忆犹新,2008年正月初七一上班,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及轮岗便拉开了的大幕。从自愿报名到资格审查,从竞职演讲到民主测评,从组织考察到党组议定,从民主公示到意见反馈,从双向选择到全员定岗,一环扣一环,仅用七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科级领导干部的竞岗轮岗。其中16名原任科长通过竞岗全部轮换到新的岗位,2名副科长通过竞岗得到提拔,2名一般科员和2名事业编制干部通过竞岗提为副科长和中心副主任,33名科员及事业人员通过双向选择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通过科级领导干部的竞岗轮岗、阳光作业,每一个干部职工都深切地感受到,竞争上岗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正性、透明度,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了良好的用人氛围。
    几年来,该局在干部培训方面舍得花本钱,敢于请名师,既有审计法制教育的专题培训,也有审计项目实施前开展的审计质量岗前培训,更有常抓不懈警钟常鸣的廉政教育培训,一年一个侧重面,一年一个新套路。八年来,该局共组织专项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及机关建设、队伍建设、廉政建设等大型培训26余次,培训人员1200人次,全方位地提高了队伍素质,夯实了工作基础。
    坚持廉洁从审  健全监督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该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了领导、责任、措施“三到位”。与此同时,通过强化党组织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被审计单位的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保证审计队伍的的廉洁。今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伊始又亮出加强廉政建设的新招,在送达被审计单位第一份审计文书――审计通知书的时候,明确附上《忻州市审计局廉政规定十二不准》、《廉政建设征求意见表》等有关廉政建设内容及要求,在审计项目的第一程序上就让被审计单位明确审计项目、审计时间、审计方式及审计要求,加强了对审计人员的廉政监督。同时,由督察组深入审计现场,实地检查审计人员的执行廉政纪律的情况,回访被审计单位,实地调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执行廉政纪律的意见。现场审计结束后,再一次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审计人员遵守廉政纪律的情况,并把反馈意见密封邮寄市局监察室,进入审计干部廉政档案,作为考核、选拔、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该做法以《忻州审计廉政建设从源头抓起》为题在《中国审计报》2008年3月23日第三版给予报道,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       
    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火红的岁月,光辉的历程,激励着忻州审计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加自觉地“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上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