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依旧在 夕阳格外红——审计署成都特派办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8日】
【来源:审计署人教司】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现有离退休人员44人,占全办总职工人数的38%,其中有司局级干部8人,处级干部19人;这里有刚过花甲的;更有耄耋之年的。如何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工作,使离退休党员的晚年生活、学习过的更有意义,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这些工作从1999年始就早早摆在了该办的议事日程上。
        2004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办党组高度重视离退休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离退休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来促进管理”的工作原则,努力提高离退休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积极为特派办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为老同志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以组织健全为核心,确保离退休工作落到实处。新班子上任以来,办党组非常重视离退休工作,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尊老敬贤。党组书记、特派员李勇库同志多次指出:“离退休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离退休工作是他们党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特派办的发展离不开这些老同志的奉献,老同志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做好离退休工作,既是体现党的关怀,也是党组的本份和责任,更是一种传统美德。”为了强化领导,该办专门安排党组副书记李玲同志分管离退休工作,同时在人事教育处下设离退休办公室,特意安排了工作细心、耐心且较年长的专职干部来负责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另外,还成立了离退休党支部,选好书记,配好班子,由该办原副特派员曹庆厚老人担任支部书记,切实为离退休支部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以规范阵地建设为抓手,营造和谐氛围。自离退休办公室建立以来,他们一直致力于离退休人员活动阵地的规范化建设,专门成立了离退休人员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室,并免费为老干部订阅书刊,搭建网络平台,开创了“老干部活动有场地,老干部学习有设备”的新局面,拓展了离退休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同时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组织离退休人员参观、考察和体检,营造出和谐向上的氛围。
    三、以制度完善为保障,建立离退休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离退休人员学习制度。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情况通报等工作作为离退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定期组织离退休人员参加政治学习和党组织活动。近年来,组织离退休干部系统地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文件、党章等。在学习方式上也力求多变,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阅读学习与心得交流相结合,专题讨论与专家讲座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
    (二)建立离退休人员联系、慰问制度。一是坚持一年召开两次情况通报会。由办领导每半年向老同志通报一次全办工作情况,并听取他们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满足他们的知情权。同时还专门成立了由办领导直接组成的“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每位办领导都负责一个离退休小组的工作,及时掌握、关心老同志们的身体、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声音。二是坚持慰问制。每逢节假日办领导都要主动走访慰问老同志,凡是生病的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办领导都要亲自到医院去探望。办党组副书记李玲同志经常亲自到医院去探望生病的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很多时候她都自费的买上一些慰问品。另外,办里还坚持按月提供给离退休职工用于各种活动的经费,满足老同志们开展各种活动的需要。这些措施的实施,令每位老同志都感到踏实和温暖。
    (三)建立廉政义务监察员制度。积极支持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推选了5名老同志担任该办廉政义务监督员。
    四、以管理服务为重点,谱写真情乐章
    离退休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离退休办的战斗堡垒作用。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本着“爱字当头,勤记心中”的思想,细心、耐心地为老人们服务。急老同志之所急,想老同志之所想。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找党员谈心,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扰解难。每逢节假日,亲自将节日慰问品逐户地送到老同志家里;如有人生病住院,亲自到医院询问病情;老同志病故后,积极配合家属操办后事;公费医疗改革后,耐心向他们讲解医疗保险的报销方法;聘请医疗专家,给老人们作健康、医疗咨询;在补贴经费的发放中提前备足零钞等等。这些看似平常而普通的工作却拉近了老同志与该办的距离。为了切实解决老干部在生活中的问题,离退休办的干部们主动为离退休职工在四川省医保中心办理了恶性肿瘤、高血压等疾病的审批手续,将对老干部的关心落实到了工作的细节之中。今年“5.12”特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办领导心系老同志,第一时间就是想到离退休同志的安危,亲自去看望老同志,并给老同志发放帐篷,药品等救灾物品。
    在离退休办公室,经常会看到有许多离退休人员在那里了解办里工作的开展情况。曹庆厚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该办最早退休的干部,他虽然年至耄耋,但仍精神矍铄。他深情的说道:“这任领导班子对他们很有感情,也很尊重他们。他们关心职工的生活,经常关怀他们的健康状况。”另一位老同志还说,李勇库等办领导在春节期间特意给他们老同志打电话拜年,使他们非常感动;在曹老的老伴重病住院时,办领导都到医院去探望而且经常询问病情的进展情况,这使他感受到了大家庭温暖的爱,他说: “没有这份真情的支持,我不会坚强地活下来。”
    五、心系审计,发挥余热
    离退休老干部们虽然已经离开了审计岗位,但是为审计事业奉献了一生的他们还积极为特派办献言献策,这些经受过党的特殊教育的老同志们,时刻不忘党的本质,始终不忘自己审计人的神圣使命,为特派办的全面建设添砖加瓦,为该办在新时期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做用。
    (一)不辞辛劳,勇挑重任。为了给特派办的廉政建设出一点力,曹庆厚、刘照应、粟多闻、葛爱莲、罗兴伦五位老同志接受了办党组的聘请担任了廉政义务监督员,他们积极配合办党组、纪检组的工作,为该办的建设奉献着自己的余热。他们不辞辛劳,不计报酬,深入审计现场参加审计回访。有时为了给办里节约经费,去比较近的周边地区,他们宁愿加班加点也要连夜赶回,始终保持着老党员的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有的老同志身体不是很好,还带病坚持工作,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值得他们学习。
     (二)支持南迁,甘于奉献。该办在办公楼的“南迁”工作中,率先征求了老干部们的意见,因为他们对老办公楼的感情最深。老干部们率先支持“南迁”工作,曹庆厚老人放弃了先前比较宽敞的房子,毅然带头支持办里的工作。燕庆岚老人虽然已离休多年,但是他听说“南迁”工程后,主动请缨要在办基建部门义务发挥参谋作用,因为燕老对基建很内行。由于他年岁已高且操劳过度,有一次在帮助监督工程进展的时候,就昏倒在了施工现场。别人劝他多休息,但他说:“我的病没有大问题,要抓紧施工,别误了工程进度。”朴实的话却道出了一位老党员的高尚情操。
    (三)奉献爱心,情系灾区。离退休老干部中有很多同志都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其中一位就是粟多闻老同志,在集体活动中他多次为离退休职工服务,义务帮大家拍照,冲洗照片,复印资料等。该办“南迁”后,他受全办职工的拥戴,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继续为大家服务。还有许多老同志们,他们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为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尤其是今年的“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老同志们一如既往的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捐物,有的老同志还帮助办领导安排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在抗震救灾期间的生活问题,有的老同志家里也非常困难,可他们也毫不犹豫的奉献自己的爱心,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崇高品质。
    该办尊老、敬老的行动感动了所有的离退休人员,他们也热心关注办里的工作,力所能及地为单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个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风气正在逐渐形成,该办处处洋溢着温暖、和谐的气氛。
    2006年,该办被四川省委授予“全省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的背后,凝聚了所有人的赤诚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古训在我国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绵延而传承,该办在工作和生活中情系离退休干部和职工的作法也谱写了一曲真情的音符。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