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重庆办彭德兴同志先进事迹
彭德兴,中共党员,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员办事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彭德兴同志作为审计机关的一名普通党员,坚守本职岗位,踊跃参与爱心捐助,及时采购并护送救灾物资深入灾区;作为这次四川省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项目汉源审计组的主审,组织和带领审计组成员奋战在抗震救灾款物审计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展示了审计人员的高尚品质。
一、真情奉献,踊跃参与爱心捐助
“5.12”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彭德兴同志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第一次捐款500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交纳特殊党费500元;当被派往四川地震灾区审计,在实地了解到灾区人民的受灾情况后,他被震后灾区的惨烈景象所震惊,更被灾区人民从不言败的坚强所激励,随即委托刚从外地出差回家的妻子到单位替自己再次交纳特殊党费2000元。地震无情人有情,每一次捐款都倾注了他对地震灾区人民的一份深情。
二、不辞辛劳,采购并护送灾区急需物资
1.组织采购救灾物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他深知灾区的艰难,焦急地关注着灾情。当重庆办把为四川灾区采购急需的救灾帐篷、消毒药品和食品等救灾物资的任务交给他时,他立即组织人员,奔赴相关市场进行采购。由于要采购的救灾物资品种多、数量大,市场救灾物资短缺,他便带领服务中心所有人员,直奔救灾物资的生产厂家。尽管这样,仍有大量的救灾紧缺物资没能完成采购任务。特别是救灾帐篷,当时采购到的数量还不到需要量的5%,可该用品又是灾区最急需的,为此他多方联系,找所有可能提供帮助的人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并多次给重庆市的多家帐篷经销商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了解到有一家经销商第二天将有一批帐篷到重庆,数量正好满足需求。他立即与该帐篷经销商联系,没想到得到的答复是该批帐篷已被其他单位预定,同时,近期内的帐篷基本上已预定完,很难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要的帐篷。他通过多种途径与该预定单位取得联系,得知该单位购买这批帐篷是用于本单位职工自用后,立即与对方沟通,表明购买帐篷将紧急用于四川灾区抗震救灾,以取得理解和支持,对方立刻同意让他先购买这批帐篷。紧缺救灾帐篷的难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压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这时已是晚上12点。找不到搬运人员,如何尽快装车成为又一个摆在他面前的难题。考虑到灾区人民的困难,他没有多想,带领服务中心所有人员自己装车。一件又一件的救灾物资陆续装上了车,他的手掌划破了,有的同志腿受伤了,但大家一刻也没有停止,没有一句叫苦声。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劳动,到凌晨3点多钟,终于完成了20多吨救灾物资的装车任务。随即,所有救灾物资起运,彭德兴同志随车前往四川灾区。下午2点,第一批物资送达灾区。仅仅24个小时,800顶帐篷、40吨矿泉水、1347桶方便面等物资便送到了灾区。
据统计,彭德兴同志先后采购救灾物资4次,采购矿泉水40吨、帐篷800顶,另外还有消毒药水、方便面、火腿肠、手电筒、应急灯、儿童读物和儿童食品等约60吨,每次熬夜采购和装车也成为常事。
2.紧急护送救灾物资。为确保救灾物资及时、准确、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彭德兴加入了护送救灾物资的队伍,先后2次护送救灾物资到绵阳、德阳等地的重灾区。每次采购并完成装车后,均是凌晨3点多钟,但他没来得及休息,随即又投入到随车护送救灾物资的行列中。当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时,他已是一天一夜没有睡觉,近20个小时没有吃饭。然而在第二天早晨,他又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三、深入灾区,帮助儿童重建精神家园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灾区人民已经开始积极重建自己的家园。然而,精神家园的重建也许会是一个苦痛和艰辛的过程。尤其是灾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重点救助对象。为此,重庆办准备为灾区的孩子们送上精神食粮,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轻松积极的刊物来缓解一些他们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和痛苦,重拾快乐和信心。按照办党组的指示,彭德兴同志再次代表重庆特派办奔赴灾区。通往震区的路不是一条平静的路,将面临不断的余震和随时可能发生的塌方,危险无处不在。出发前,他仅告诉妻子有重要工作马上出差,没有让妻子担心。经过几小时的跋涉,终于将寄托重庆办全体干部职工爱心的510册学生读本和40箱食品交到了处于重灾区的绵阳市安县茶坪小学学生的手上。随后他辗转到四川另一个受灾较严重的地区德阳市,把重庆办联合广州铁路一小学为德阳市东方汽轮机小学的同学们送去的3376册小学生读物、727箱儿童食品,还有广州铁路一小学2500名小朋友写给灾区同学的慰问信交到了同学们的手中。灾区的小朋友们含泪唱起的《感恩的心》让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当我脚踏废墟之上,听到简易帐篷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时,我感到这就是灾区重建的希望,这就是祖国的明天”!
四、冲锋在前,积极投身四川地震救灾款物审计
四川汶川“5.12”地震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牵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心。刘家义审计长多次到四川研究指导抗震救灾款物的审计工作,他强调,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是审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所有审计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审计署特派办的一员,彭德兴主动请求参加了这次审计工作。
1.及时奔赴汉源县审计点,以最快的速度投身审计工作。6月4日,在四川成都参加完救灾款物审计动员会后,他和审计组的同志们在当天晚上10点就赶到审计点汉源县,并连夜参加了审计进点会,听取了汉源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汉源县抗震救灾的情况介绍,第二天便投入了紧张的现场审计工作。
2.责任心强,敢于吃苦,工作成效显著。作为汉源县抗震救灾款物审计项目的主审,彭德兴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如为了在短时间内掌握汉源县接受捐赠帐篷积压问题,盘点帐篷到凌晨2点多钟;为准确掌握捐赠药品积压问题,他带领药品审计小组人员冒雨深入药品仓库、乡镇卫生院,清点药品及医疗器械数量;为了掌握汉源县临时活动板房建设情况,他顶着烈日查看临时板房组装现场,走访规划建设、国土和移民等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他自己查出并撰写的“汉源县受赠药品大量积压急需处理”和运往灾区的部分帐篷零部件缺损急需组织配套的问题,被审计署《重要信息要目》采用;组织查出的关于物资管理规范和灾区集中安置点消防器材短缺的问题,被审计署《重要信息要目》采用。审计组提出的十余条审计建议得到汉源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高度重视,汉源县政府针对这些建议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采纳了审计组的审计建议,目前正在抓紧进行整改。
五、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支援四川地震灾区
1.周到细致,安全转移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为确保四川灾区审计人员的安全转移,彭德兴作为重庆办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力争在周到细致上下功夫,尽可能让所有转移的审计人员放心、安心、安全转移。在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时,他正乘车赶往四川参加审计署特派办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培训班,一到成都,就接到培训班转移重庆的命令,他立即参与到为参会代表转移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安排住宿,订购机票,接送参会代表,几天来共转移17个特派办后勤服务中心参会代表40余人,为兰州办、昆明办等3个单位在四川审计的人员安全转移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
2.排查隐患,减少和避免地震灾害损失。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重庆市政府曾发出重庆将发生较强余震的通知。得到消息后,在报告办领导的同时,他第一时间通知服务中心在家人员和物管公司负责人,立即排查办公搂和电梯等地方人员是否全部撤离,火源、电源有没有切断等情况。同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添置应急设备,加大排查力度,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余震造成的损失。
作为审计机关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彭德兴同志在特大自然灾害来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严峻形势下,不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自觉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审计,成绩突出,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素质,树立了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