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记西宁市审计局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2日】
【来源:审计署人教司】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西宁市审计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保持审计机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使地方审计工作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建局以来,先后六届获得“青海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会议室荣誉墙上,一块块耀眼的奖牌,一面面鲜红的锦旗记载了审计人激情燃烧的岁月。
    扬起文明的风帆
    人是审计之本,人员素质是文明创建的基石。西宁市审计局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局党组将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建设审计队伍的宗旨,在学习、管理、培训的每个环节上都精雕细刻,努力加强队伍建设。“冬季全员集中培训”在审计局已形成制度,成为提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他们充分利用冬、春两季审计业务工作相对较少的时机,系统地对干部职工进行政治、法规、业务、廉政、计算机等方面的“强化培训”,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审计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干部乐观向上、与时俱进的工作热情。目前局机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57人,占全局总人数的84%;具有中、高级审计职称24人,占全局业务人员的51%,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不断改善。
    正己方能正人。作为审计人,自己首先要清正廉洁。局领导班子承诺“廉洁从审、从我做起”,不违反纪律搞个人封官许愿,不收受现金、有价证券,不直接插手基建招投标。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时,都要将廉政承诺书公示于被审计单位,主动接受对方单位的监督。
    满园春色关不住,如今走进西宁市审计局,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市审计局以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在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了文明市民教育,培养干部职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文明习惯,目前,局内“文明处室”达100%,文明家庭达95%以上。开通了计算机局域网,在网站上开设了学习园地、公民道德教育、健康园地、公示牌等栏目,为干部职工学习、交流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信息平台。
    筑起制度的基石
    审计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显著增强。这是西宁市审计局审计执法历程的真实写照。多年来,西宁市审计机关加强对西宁市各部门、各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在维护经济秩序、惩治腐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令西宁审计人自豪的是,在如此大量审计实务活动中,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近两年审计系统开展了“严谨细致、提高审计质量年”活动,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始终是市审计避为之探索的目标。他们将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审计法》及审计署6号令作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制定完善20多项规章制度,加强审计人员对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等措施,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鼓励审计人员在查深查透上下功夫,做到了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对审计报告实行审计组长、业务处长、专职复核人员三级复核把关制度,在审计项目过程中,逐步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为了加大审计决定执行力度,维护《审计法》的严肃性,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同时向市人大汇报取得人大的支持,在全市开展审计执法大检查,促进审计决定的全面落实。2006年又将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审计决定得到了100%的落实。 同时与市法院、检察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审计法制化建设。
    加大成果的利用
    目前,针对西宁市区(县)两级审计机关尤其是区县审计局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市审计局科学整合审计资源,事先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审核,寻找审计的切入点并把握审计的重点,上下互动,合理组合,降低审计成本。实施审计时,着重于监管,着力于防范,着眼于规范,从单纯地就账查账向“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这样一个整体工作思路转变,加大对审计情况综合分析力度,从微观入手,宏观着眼,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使审计工作向高层次迈进。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西宁市审计局按照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推进税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框架的总体要求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审计方法,对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提交的两个报告多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批示及市人大等部门的肯定。  
    创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审计实践,西宁市审计局注重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向效益审计这种更高层次、代表未来国家审计发展方向的审计活动迈进。在投资效益审计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点围绕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概预算执行和竣工决算开展了审计,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对部分建设项目实施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核减建设资金6,242.60万元。维护了重大建设项目资金的安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这项工作,市审计局始终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合理配备审计力量,以监督制约财经政策执行权为基础、以监督制约经济决策权为主线、以监督制约经济管理权为重点的思路,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2005-2007年度,全市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79项,查出违规行为金额9,348万元。为干部管理监督部门提供了参考依据,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西宁市审计局还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部署开展工作,坚持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审计工作重点,加强对教育事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的审计,揭露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问题。确保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本生活安全。2003年度市审计局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对全市再就业资金管理、拨付、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在主要媒体上进行了公告,增加了资金的透明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市政府主管领导多次专题听取重大项目的审计情况汇报。几年来,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厅报送的审计情况和信息,26%的审计成果进入了领导决策层,被批示、采用的达18项之多,有的经领导批示后责成有关部门完善法规制度,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成为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加强宏观管理的可靠依据。
    维护捐赠者的权益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给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有力的抗震救灾措施,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捐款捐物,支持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西宁人民也不例外,通过踊跃捐款、派驻工程救援队等形式向灾区人民表达着一份份爱心。为了规范和加强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物资的管理,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精神,市审计局及时召开党组会专题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情况跟踪审计领导小组,安排37名审计人员参加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情况跟踪审计工作。审计干部加班加点、齐心协力,对四川汶川地震救灾资金物资捐赠情况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跟踪审计,并如实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工作情况。
    西宁市审计局在审计道路上的可贵探索,写满了西宁审计人为审计事业执著奋斗的酸甜苦辣,更饱含着西宁审计人情真意切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将在今后的历程中,肩负人民的重托再创辉煌!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