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胜过豪言——记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司刘海文
创先争优展风采系列宣传之五
“刘海文,你的贺卡!”每到新年,同事总会把厚厚的一叠贺卡,送到刘海文面前。寄贺卡的有老同学、老朋友,也有被审计单位的新朋友……时光荏苒,转眼间,她已32岁,从事审计工作已11个年头。高级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妇女工作者……一个个称号、一项项荣誉伴随她走过不平凡的审计岁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海文时刻以工作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审计署党组高度重视审计署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和省级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2009年开始推行“轮审制”。作为业务骨干,她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在工作中,她善于捕捉系统性、苗头性的问题,勇于探索创新,努力通过每一个“小项目”,做好推动审计机关加强管理的“大文章”。当在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房改房资产尚未核销、资产账实不符情况时,她多方咨询政策,帮助督促有关主管部门出台政策,核销该类资产数千万元;当发现外聘事务所参与审计经费管理不够规范且经费逐年增长的情况时,她提出了建立制度规范管理的建议;对于被审计单位最头疼的历史遗留问题,她尽心竭力,帮助被审计单位彻底加以解决,不留后患。为了增强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她和同事们设计了绩效指标,量化反映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非现场联网审计。
2009年9月,新疆“7•5”事件发生后不久,她接受了去新疆审计的任务,并担任主审。7个人的审计组, 5人是从地方审计机关临时借调的。面对特殊的工作环境、临时组建的审计团队,如何保证审计质量不打折扣?如何让大家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作为主审,她用行动为大家作出表率,全力配合组长,精心组织,科学分工,带领大家保质保量完成审计工作。面对每天从审计地点到街对面的住宿宾馆都需要“护送”的紧张生活,她从点滴处做起,做大家的“开心果”,以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就这样,她协助组长带领这个“临时团队”,胆大工作,注重实效,顺利实现了审计目标。
2009、2010两年,刘海文参加了13个审计项目,担任主审8次,每年外勤时间100余天,出具审计报告、专题材料等业务文书近30份,查处各类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数亿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0余件,涉及金额数千万元,促进有关单位和主管部门出台政策6项。她还参与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修订等工作。她用行动践行着创先争优、争当“四手”的承诺。
审计工作的繁忙,让刘海文有时无法顾及家人,而家人却给予了她莫大的支持。2010年,爱人出国,不慎摔伤的婆婆仍在恢复期,当接到出差任务时,她却没有提出任何困难。出差期间,孩子突然生病,每天往返医院输液,年迈的公婆因此累倒。热心的邻居 “承包”了她家的做饭任务,还帮助照顾孩子,而家中老人为了让她安心工作,特意交待邻居帮助隐瞒实情。而在深夜灯火通明的审计现场,她和同事正分秒必争地查阅堆积如山的资料。他们发现,被审计单位房屋租赁合同管理混乱,随意调减租金,甚至存在私自涂改档案减免租金、私自篡改合同延长租赁期等问题,涉及该单位租金收入数百万元。最终,审计署党组依据审计结果对有关问题作出处理,6名相关责任人受到警告、通报批评、辞退等处理。
工作之余,刘海文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先后发表了《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趋势的思考》、《谈谈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发展的几个切入点》等理论文章和案例文章近30篇,约10万字。同时,在取得计算机中级、CIA等证书的基础上,又顺利通过高级审计师评审,还自学通过了雅思英语考试。经选拔,她成为联合国审计人员并承担了相关项目业务文书的翻译工作。
熟悉刘海文的同事们说她“业务精、性格好、心肠热”。她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她说:“我很幸运,能将青春献给审计事业,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审计人,做好本职工作,责无旁贷”。这就是刘海文,一名视责任重于泰山、行动胜过语言的审计人。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