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问题大家谈:从一个科级干部的官僚主义说起
尹秀秋(审计署南京办)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
字号:【大】 【中】 【小】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名审计干部在某单位审计后不久,拿着大量私人发票找到该单位报销,结果被告到了行政主管部门,此人后被审计机关开除。发生这事的时候,那名审计干部还只是个科级干部,很多人不屑地笑: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太自不量力。老话说,“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作为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哪怕只是个科级干部,也会被被审计单位当成“上级领导”。正是长期处在被尊重的工作环境中,小小的科级干部也会产生官僚主义的不良习气,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特殊化的官僚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

    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写的《反对官僚主义》中提到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其中第十三种是,“图享受,怕艰苦;好伸手,走后门;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请客送礼,置装添私;苦乐不均,内外不一。”这是特殊化的官僚主义。而第十五种是,“假公济私,移私作公;监守自盗,执法犯法;多吃多占,不退不还。”这是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

    作为一名公务员,无论职级高低,官僚主义都要不得,要学会谦虚、固本。多年来,审计机关凭借扎实的审计成果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尊重。在这种情况下,要警惕自满情绪抬头,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官僚主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为确保审计独立性,必须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守住职业道德底线。一个人如果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好伸手”、“置装添私”、“假公济私”、“执法犯法”,这都是突破职业道德底线的行为,从根本上讲,是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上犯了迷糊。人一旦有了官僚主义恶习,突破了底线,就很难摆脱其危害,甚至会走上违纪违法的歧途。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牢记,高级领导干部也好,科级干部也好,都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要在理念信念、思想认识上,对特殊化、自私自利的意识来一次大扫除,杜绝官僚主义的潜滋暗长,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尹秀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