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司局长谈践行群众路线:如何把领导带头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
中央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刘家义审计长在全署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各单位主要领导是本单位开展此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如何理解和认识“把领导带头贯彻始终”这一要求,如何在工作中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在践行中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本报特邀请审计署企业审计司司长魏强、审计科研所所长崔振龙、南京特派办特派员李玲、发展统计审计局局长刘丹,就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如何理解和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这一要求?
李玲(南京办特派员):领导干部带头本身就是一种作风。领导带头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是带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无声力量,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部群众就会自动向领导看齐。领导带头、率先垂范是履职尽责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是事业发展的规划者、推进者,是政策措施的制订者、执行者。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先行一步,推动工作才有号召力,才能履好职,尽到责。领导带头、率先垂范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实效的关键。领导干部既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参与者。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高度重视,能否把握活动总要求、明确活动大方向、有效整合工作资源,自始至终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崔振龙(审计科研所所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进一步转变党风政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学风、改文风。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在审计理论研究中,领导起着重要的组织和引领作用。领导干部由于能够分配资源、决定事项,对广大干部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其工作作风直接影响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作风。审计科研所作为理论研究部门,将领导带头贯穿始终,对于正学风、改文风,不断改进和提高审计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服务审计实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才能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这个要求落到实处?
魏强(企业审计司司长):“领导带头”不仅要贯穿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而且要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并固化于我们各项工作之中,这需要做到“三个到位”和“五个践行”。
所谓“三个到位”,即是对“领导带头”的重要性认识到位、行动到位、责任到位。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在活动中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完善,真正担负起司领导和支部书记的“一岗双责”角色,“规定动作”保质完成,“自选动作”有特色和针对性。
“领导带头”要长期坚持,才能取信于民。因此,要做到“五个践行”,即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抓好活动与审计工作的结合、履行审计职责、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完善与执行等五方面带头践行。
要将领导带头贯穿始终,就应坚持在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上“向我看齐”,学而不倦、温故知新,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团结奋进。
刘丹(发展统计审计局局长):保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将这个要求落到实处,关键是各单位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学习、带头查摆、带头整改、率先垂范。要联系实际,抓住重点,聚焦四风,排除思想误区。
作为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发挥带头作用就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四个促进”。“三个结合”即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落实“查找不足、整改提高”专项活动整改措施相结合,与当前的审计工作实际相结合,与本单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及“打造铁军”要求相结合。“四个促进”即要通过解决“四风”问题,促进整改提高的落实,促进工作作风的改变,促进审计能力的提高,促进本单位审计事业的发展。做到“三个结合,四个促进”,就能把审计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审计工作的动力,用审计业绩成果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做一名让党放心的好干部,人民信任的公务员。
在践行“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要求上,应注意什么,防止、克服什么问题?
李玲:“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要注意防止三种倾向:一是防止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防止教育活动与审计工作成为“两张皮”;三是防止“一刀切”。在按时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要积极做好“自选动作”,找到推动工作的突破口,强化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检查,避免只布置、不落实。要注意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审计业务、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等日常工作相结合,统筹安排,实现两不误、双丰收。同时,要把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正面教育的成功经验和解决突出问题的成功做法用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建立防范“四风”、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避免活动结束,行动停止。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还要注意克服三种情绪:一要克服碍于情面,怕揭短亮丑的情绪;二要克服与己无关,对下不对己的情绪;三要克服不善于融入结合,厌烦倦怠的情绪。
崔振龙:领导干部要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就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审计实践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的来源。要避免奉迎上级领导的喜好,人云亦云;要避免随波逐流,迎合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要在深入审计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就讲不出真话,只能写“官样文章”。
改正学风文风,领导是关键。领导要自己动手写文章,讲真话,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在审计实践中“望闻问切”。
理论研究要起到教育人、引导人、武装人的作用,就必须求真务实,不仅从实践需要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将研究成果宣传推广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发挥作用。要把改进学风文风同克服和改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合起来。反对理论研究中的官僚主义,就是要眼睛向下,面向广大审计人员和审计实践;克服理论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就是要转变文风,不作花样应景文章,不讲套话、空话,不提无法付诸实践的建议,不提不能解决问题的措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如何理解和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这一要求?
李玲(南京办特派员):领导干部带头本身就是一种作风。领导带头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是带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无声力量,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部群众就会自动向领导看齐。领导带头、率先垂范是履职尽责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是事业发展的规划者、推进者,是政策措施的制订者、执行者。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先行一步,推动工作才有号召力,才能履好职,尽到责。领导带头、率先垂范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实效的关键。领导干部既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参与者。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高度重视,能否把握活动总要求、明确活动大方向、有效整合工作资源,自始至终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崔振龙(审计科研所所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进一步转变党风政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学风、改文风。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在审计理论研究中,领导起着重要的组织和引领作用。领导干部由于能够分配资源、决定事项,对广大干部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其工作作风直接影响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作风。审计科研所作为理论研究部门,将领导带头贯穿始终,对于正学风、改文风,不断改进和提高审计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服务审计实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才能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这个要求落到实处?
魏强(企业审计司司长):“领导带头”不仅要贯穿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而且要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并固化于我们各项工作之中,这需要做到“三个到位”和“五个践行”。
所谓“三个到位”,即是对“领导带头”的重要性认识到位、行动到位、责任到位。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在活动中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完善,真正担负起司领导和支部书记的“一岗双责”角色,“规定动作”保质完成,“自选动作”有特色和针对性。
“领导带头”要长期坚持,才能取信于民。因此,要做到“五个践行”,即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抓好活动与审计工作的结合、履行审计职责、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完善与执行等五方面带头践行。
要将领导带头贯穿始终,就应坚持在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上“向我看齐”,学而不倦、温故知新,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团结奋进。
刘丹(发展统计审计局局长):保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将这个要求落到实处,关键是各单位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学习、带头查摆、带头整改、率先垂范。要联系实际,抓住重点,聚焦四风,排除思想误区。
作为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发挥带头作用就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四个促进”。“三个结合”即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落实“查找不足、整改提高”专项活动整改措施相结合,与当前的审计工作实际相结合,与本单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及“打造铁军”要求相结合。“四个促进”即要通过解决“四风”问题,促进整改提高的落实,促进工作作风的改变,促进审计能力的提高,促进本单位审计事业的发展。做到“三个结合,四个促进”,就能把审计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审计工作的动力,用审计业绩成果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做一名让党放心的好干部,人民信任的公务员。
在践行“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要求上,应注意什么,防止、克服什么问题?
李玲:“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要注意防止三种倾向:一是防止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防止教育活动与审计工作成为“两张皮”;三是防止“一刀切”。在按时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要积极做好“自选动作”,找到推动工作的突破口,强化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检查,避免只布置、不落实。要注意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审计业务、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等日常工作相结合,统筹安排,实现两不误、双丰收。同时,要把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正面教育的成功经验和解决突出问题的成功做法用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建立防范“四风”、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避免活动结束,行动停止。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还要注意克服三种情绪:一要克服碍于情面,怕揭短亮丑的情绪;二要克服与己无关,对下不对己的情绪;三要克服不善于融入结合,厌烦倦怠的情绪。
崔振龙:领导干部要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就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审计实践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的来源。要避免奉迎上级领导的喜好,人云亦云;要避免随波逐流,迎合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要在深入审计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就讲不出真话,只能写“官样文章”。
改正学风文风,领导是关键。领导要自己动手写文章,讲真话,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在审计实践中“望闻问切”。
理论研究要起到教育人、引导人、武装人的作用,就必须求真务实,不仅从实践需要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将研究成果宣传推广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发挥作用。要把改进学风文风同克服和改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合起来。反对理论研究中的官僚主义,就是要眼睛向下,面向广大审计人员和审计实践;克服理论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就是要转变文风,不作花样应景文章,不讲套话、空话,不提无法付诸实践的建议,不提不能解决问题的措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关闭】 【打印】 |